[实用新型]一种低层建筑抗震基础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57913.3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95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生;吕昌安;程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青建集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8 | 分类号: | E02D31/08;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郝团代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层 建筑 抗震 基础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层建筑抗震基础结构,包括地基基质(1)、立柱(2)和下部柱基(3);所述下部柱基(3)预埋于地基基质(1)内,立柱(2)的下端预埋于地基基质(1)内,下部柱基(3)位于立柱(2)的下方;所述立柱(2)由混凝土浇注成型,立柱(2)内设置有工字钢型的内部钢条(4),内部钢条(4)沿立柱(2)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内部钢条(4)的端部突出于立柱(2)的下端面;所述下部柱基(3)内设置有插接通腔(5),插接通腔(5)的长度延伸方向沿立柱(2)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层建筑抗震基础结构,属于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基础结构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由地震造成的灾害,造成大量建筑损坏,那么什么是地震,现今对于其产生以及怎么样对于建筑产生损坏依然存在谜团,但是存在一种共识,那就是对于地震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使得建筑加速运动,使得建筑自下而上产生变形,待达到建筑承压范围以外,建筑结构遭到破坏,失去其力学特性,建筑会随之倒塌。现有技术中的基础结构大多采用刚性基础结构,具有较好的强度,能够支撑建筑的使用,但是这种刚性基础抗震性较差,在地面震动时,振动通过基础传递至整个建筑,造成建筑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技术中的基础结构大多采用刚性基础结构,具有较好的强度,能够支撑建筑的使用,但是这种刚性基础抗震性较差,在地面震动时,振动通过基础传递至整个建筑,造成建筑损坏”的不足,提供一种低层建筑抗震基础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层建筑抗震基础结构,包括地基基质、立柱和下部柱基;所述下部柱基预埋于地基基质内,立柱的下端预埋于地基基质内,下部柱基位于立柱的下方;所述立柱由混凝土浇注成型,立柱内设置有工字钢型的内部钢条,内部钢条沿立柱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内部钢条的端部突出于立柱的下端面;所述下部柱基内设置有插接通腔,插接通腔的长度延伸方向沿立柱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内部钢条的端部插接于插接通腔内并与插接通腔滑动连接;所述立柱预埋于地基基质内的一端设置有承台,内部钢条的端部穿过承台的底端面;所述承台与下部柱基之间设置有弹性减震组件。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在立柱的下方设置了承台,提高立柱下端在地基基质内的固定牢固度,承台的下方设置了下部柱基。立柱与承台在地基基质内的预埋深度应该与立柱、承台单独承重时的基础深度相同。本申请中,在立柱内浇筑了内部钢条,在下部柱基内设置了插接通腔,内部钢条插接于插接通腔内,限制立柱在受到震动后的活动方向,使用弹性减震组件连接承台与下部柱基,通过弹性减震组件的弹性变形和弹性恢复吸收降低震动能量,并在震动消失时恢复立柱与承台的位置。
优化的,上述低层建筑抗震基础结构,所述下部柱基包括与承台对接的上部基座和设置于上部基座下部的下部基座,上部基座沿垂直于立柱长度延伸方向上的截面尺寸与承台垂直于立柱长度延伸方向上的截面尺寸相同,下部基座沿垂直于立柱长度延伸方向上的截面尺寸大于上部基座沿垂直于立柱长度延伸方向上的截面尺寸;插接通腔贯穿上部基座和下部基座。
本申请中,下部柱基由上部基座和下部基座组成,上部基座和下部基座通过混凝土浇注成型,使得下部柱基的连接强度较高。下部柱基的截面尺寸大于上部基座的截面尺寸,使得整个下部柱基在地基基质内的纵向牢固度较高,进而提高整个基础在地基基质内的牢固度。
优化的,上述低层建筑抗震基础结构,所述插接通腔为一个空心钢管,下部柱基由混凝土浇筑成型,插接通腔浇筑于下部柱基内,插接通腔的形状与内部钢条配合设置;所述下部柱基内设置有若干柱基钢筋,插接通腔与柱基钢筋焊接固定。
本申请中,将插接通腔的空心钢管浇筑于下部柱基内,插接通腔作为下部柱基的内部骨架,提高了下部柱基的强度。通过柱基钢筋将插接通腔固定于下部柱基,使得插接通腔与下部柱基的连接强度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青建集团股份公司,未经青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青建集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579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