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神经内科病人康复训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56764.9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12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光娟;田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02 | 分类号: | A61H3/02;A63B23/12;A63B21/055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64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内科 病人 康复训练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病人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架、弹力装置和连接结构,所述底架上方连接有壳体,且壳体上方固定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内部通过镶嵌设置有连接槽,且连接槽内部安装有连接杆,所述弹力装置设置于连接杆中间,且弹力装置上方连接有把手,所述连接结构设置于壳体中间外部一侧,所述底架内部通过镶嵌设置有固定槽。该神经内科病人康复训练装置设置有弹力装置,便于患者对上肢进行锻炼,而且能够根据不同患者,不同情况进行调节弹力的大小,提高装置的灵活性,设置有壳体、固定槽和底架,通过底架增加装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保持装置的稳定性,同时与固定槽相互配合,便于将装置进行固定,能够使得患者使用躺姿等进行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神经内科康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内科病人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大多数接受治疗之后的患者,由于神经受损,大多数肢体不受控制,需要进行康复训练,而且由于受损位置不同,从而导致影响的身体位置不同,需要根据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由于自身活动不便,需要借助外部装置进行配合训练,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市场上的神经内科训练装置,大部分只能够训练上肢或下肢,而且体积较大,不便于进行移动使用,而且使用时能够适应的场地较少,存在局限性较大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神经内科病人康复训练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病人康复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病人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架、弹力装置和连接结构,所述底架上方连接有壳体,且壳体上方固定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内部通过镶嵌设置有连接槽,且连接槽内部安装有连接杆,所述弹力装置设置于连接杆中间,且弹力装置上方连接有把手,所述连接结构设置于壳体中间外部一侧,所述底架内部通过镶嵌设置有固定槽。
优选的,所述弹力装置包括弹力绳、固定杆、调节夹和活动槽,所述弹力绳一端连接于壳体内部,且弹力绳另一端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弹力绳中间固定有调节夹,且调节夹外部设置有活动槽。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通过弹力绳与壳体构成活动结构,且调节夹通过活动槽与弹力绳构成活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带、横杆、旋转轴和固定卡,所述连接带连接于壳体外部,且连接带一侧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中间设置有旋转轴,且横杆外部安装有固定卡。
优选的,所述固定卡之间关于横杆的纵向中心线对称,且连接带的长度与横杆的长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壳体呈圆柱形形状,且壳体为中空结构,同时固定槽之间关于底架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而且底架呈梯形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弹力装置,便于患者对上肢进行锻炼,而且能够根据不同患者,不同情况进行调节弹力的大小,提高装置的灵活性。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连接结构,便于对装置进行收纳,同时增加装置的稳定性,便于使用者进行操作,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
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壳体、固定槽和底架,通过底架增加装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保持装置的稳定性,同时与固定槽相互配合,便于将装置进行固定,能够使得患者使用躺姿等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方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横杆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567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加工用冲压装置
- 下一篇:焊接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