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渣重熔引锭板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356724.4 | 申请日: | 2019-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64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 发明(设计)人: | 李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上大模具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优特模具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B9/187 | 分类号: | C22B9/187 |
| 代理公司: | 武汉泰山北斗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50 | 代理人: | 董佳佳 |
| 地址: | 436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渣重熔引锭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渣重熔引锭板装置,属于金属冶炼领域,包括包括结晶器(1);自耗电极(2);引锭板(3);底水箱(4)其特征在于:引锭板为两个圆柱体叠加结构,下部圆柱体材质为20钢,上部叠加的圆柱体材质为与自耗电极相同的材质。将与自耗电极同材质的整体圆柱体叠加焊接在下部圆盘上,自耗电极与叠加体引锭板上部的同材质引锭板引弧,将引锭板上部叠加的部位和自耗电极同时熔化。叠加部位的圆柱体制备简便,采用在自耗电极上按规定长度锯切,然后采用焊接的方法焊接成叠加体引锭板,引锭板加工简便,加工周期短。克服了引弧屑加工周期长、成本高的缺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渣重熔系统当中的引锭板装置。
背景技术
电渣重熔过程是在铜制水冷结晶器内盛有熔融的炉渣,自耗电极一端插入熔渣内。自耗电极、渣池、金属熔池、钢锭、底水箱通过短网导线和变压器形成回路。在通电过程中,渣池放出焦耳热,将自耗电极端头逐渐熔化,熔融金属汇聚成液滴,穿过渣池,落入结晶器,形成金属熔池,受水冷作用, 快速凝固形成钢锭。因此电渣重熔具有提高钢液纯净度,减少非金属夹杂物,加快凝固速度,减少凝固之后的化学成分偏析。
电渣重熔系统包括铜质结晶器、自耗电极、自耗电极夹持臂、引锭板、底水箱、冷却水管路、通电回路、烟罩等。其中引锭板的作用为保证凝固的电渣锭顺利与底水箱分离。引锭板的材质为碳素钢20钢,为了防止引锭板在自耗电极重熔初期引弧阶段融化粘连底水箱,需要在引锭板上面铺上一层引弧屑,自耗电极与引弧屑之间放电产生电弧融化引弧屑和自耗电极。引弧屑需要车削加工,且需要与自耗电极的成分相同,因此引弧屑加工成本高,加工周期长。
公开的有关中注管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01545898U,公开专利的名称为“一种用于电渣重熔的引锭组合板”,该公开发明为卡槽式组合板,长方形平板卡在两个半圆形的凹槽中,该组合引锭板可减少打弧击穿结晶器的作用。但没有解决引弧屑加工周期长、成本高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渣重熔引锭板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渣重熔引锭板装置,包括结晶器、自耗电极,引锭板,底水箱。
优选的,所述引锭板为两个圆柱体叠加结构,下部圆柱体规格为Φ750× 20mm;上部叠加的圆柱体规格为Φ600×100mm。
优选的,所述结晶器内孔规格为上口Φ780mm,下口Φ79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这种电渣重熔引锭板装置通过叠加结构,将与自耗电极同材质的整体圆柱体叠加焊接在下部圆盘上,自耗电极与叠加体引锭板上部的同材质引锭板引弧,将自耗电极熔化,启动电渣重熔过程,引锭板叠加部位的圆柱体制备简便,采用在自耗电极上按规定长度锯切,然后采用焊接的方法焊接成叠加体引锭板,引锭板加工简便,加工周期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结晶器;2、自耗电极;3、引锭板;4、底水箱
结晶器形状为带锥度圆柱体,结晶器内孔规格为上口Φ780mm,下口Φ 790mm,自耗电极形状为圆柱体,尺寸为Φ600mm;引锭板为两个圆柱体的叠加体,下部圆柱体规格为Φ750×20mm,上部叠加的圆柱体规格为Φ600× 100mm,底水箱为中空的圆柱体,引锭板中心对中底水箱中心放置于底水箱上面,结晶器中心对中底水箱中心放置于底水箱上面,吊装支臂卡住自耗电极将自耗电极中心对中引锭板中心将自耗电极悬挂于引锭板上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上大模具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优特模具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上大模具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优特模具材料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567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