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紧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53922.5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82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亚冠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35/06 | 分类号: | F16B35/06;F16B43/00;F16B39/24;F16B39/2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曾敬 |
地址: | 214061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紧固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紧固系统,包括底座盒体和紧固螺杆,底座盒体的两侧和顶部开口,底座盒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盒体限位板,底座盒体的顶部具有两块相对设置的螺杆限位块,底座盒体的下部具有两条交错设置的弹性导向条,紧固螺杆包括卡接部和螺纹连接部,螺纹连接部为一螺杆,卡接部设置在底座盒体内,卡接部连接在螺纹连接部的一端,螺纹连接部的另一端贯穿盒体限位板,卡接部与螺杆限位块配合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杆限位块将紧固螺杆限位在底部盒体内,实现了紧固螺杆的自固定,解决了当螺杆的一端难以固定时,容易出现螺杆随着螺母一起转动而造成难以旋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紧固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紧固系统较为简单,目前大多使用螺杆螺母的紧固方式,在固定时通常需要手动或利用工具固定螺杆,再旋紧螺母,当螺杆的一端难以固定时,如处于狭窄位置处,容易出现螺杆随着螺母一起转动而造成难以旋紧的问题。
因此,急需一种智能紧固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紧固系统,以解决当螺杆的一端难以固定时,容易出现螺杆随着螺母一起转动而造成难以旋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紧固系统,包括底座盒体和紧固螺杆,
所述底座盒体的两侧和顶部开口,所述底座盒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盒体限位板,所述底座盒体的顶部具有两块相对设置的螺杆限位块,所述底座盒体的下部具有两条交错设置的弹性导向条;
所述紧固螺杆包括卡接部和螺纹连接部,所述螺纹连接部为一螺杆,所述卡接部设置在所述底座盒体内,所述卡接部连接在所述螺纹连接部的一端,所述螺纹连接部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盒体限位板,所述卡接部与所述螺杆限位块配合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部包括第一卡接块和第二卡接块,所述第一卡接块固定设置在第二卡接块上端,所述第一卡接块的长度小于第二卡接块的长度,所述第一卡接块与两块所述螺杆限位块配合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垫片和螺母,所述垫片和螺母分别设置在螺纹连接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垫片的两端向下倾斜设置有垫片限位凸起,以提高智能紧固系统与待紧固物件之间的紧固强度,防止智能紧固系统发生横向位移。
进一步地,所述螺母为法兰螺母,所述螺母靠近垫片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纹理,以提高螺母与垫片之间的摩擦力,提高螺母与垫片的紧固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杆限位块将紧固螺杆限位在底部盒体内,实现了紧固螺杆的自固定,解决了当螺杆的一端难以固定时,容易出现螺杆随着螺母一起转动而造成难以旋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向下按压紧固螺杆来调整紧固螺杆的角度,以实现与待紧固物件的配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紧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与待紧固物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底座盒体;110、盒体限位板;120、螺杆限位块;130、弹性导向条;200、紧固螺杆;210、卡接部;211、第一卡接块;212、第二卡接块;220、螺纹连接部;300、垫片;310、垫片限位凸起;400、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亚冠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亚冠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539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感染肝病科的病房空气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用水体地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