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声C扫描自动耦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53325.2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14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冯君伟;郑金华;盛涛;钱云翔;余娜;陈超;刘建波;徐红杰;俞仕杰;毛建鑫;蔡张杰;贺春燕;陈吉;孙大旺;田杰;王晓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28 | 分类号: | G01N29/28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0111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 扫描 自动 耦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声C扫描自动耦合装置,包括横向设置的手动水平Y轴调节结构、纵向设置的手动垂直Z轴调节结构、气缸自动伸缩结构以及用于夹持被检工件的两自由度接触耦合结构;其中,气缸自动伸缩结构设置于手动垂直Z轴调节结构,且能在其上沿Z轴移动;两自由度接触耦合结构设于手动水平Y轴调节结构及手动垂直Z轴调节结构的下方;气缸自动伸缩结构的一端设有楔块;楔块能被驱动沿Z轴移动,且能与被检工件接触。通过本技术方案,一方面将楔块和被检工件的接触和远离进行分开控制,保证全程自动化运行;另一方面可以改变楔块与被检工件之间接触的压力,改善耦合的效果,保证良好的检测效果,得到的超声数据可靠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超声C扫描自动耦合装置。
背景技术
超声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耦合剂,填充接触面之间的微小间隙,不使这些空隙间的微量空气影响超声的穿透,通过耦合剂的一个“过渡”作用,使探头与被检工件之间的声阻抗差减小,从而减小超声能量在此界面的反射损失,同时耦合剂还起到了“润滑”的作用,减小探头面与被检工件之间的摩擦,同时耦合剂的厚薄影响超声波的传播特性,因此需要将接触的压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保证良好的耦合。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申请号为201720767823.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超声波干耦合缺陷检测装置”。其不足之处在于:现有的大部分设备具备其中某一项功能,只通过弹簧耦合,超声换能器一直与被检工件接触,不能远离,不能实现自动化检测中的升降功能,当检测过程中存在障碍物的时候,不能跃过障碍物;只通过导向气缸对超声换能器进行升降,虽然能够实现自动升降,但是压力控制精度低,压力过小耦合效果不良,压力过大耦合效果反而变差,需要将压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因此很难满足检测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声C 扫描自动耦合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超声C扫描自动耦合装置,包括手动水平Y轴调节结构、手动垂直Z轴调节结构、气缸自动伸缩结构以及两自由度接触耦合结构;其中,手动水平Y轴调节结构横向设置,手动垂直Z轴调节结构纵向设置,二者相互垂直连接;且,手动垂直Z轴调节结构能在手动水平Y轴调节结构上沿Y轴移动;且,气缸自动伸缩结构设置于手动垂直Z轴调节结构,且能在手动垂直Z轴调节结构上沿Z轴移动;两自由度接触耦合结构用于夹持被检工件,设于手动水平Y轴调节结构及手动垂直Z轴调节结构的下方;气缸自动伸缩结构指向被两自由度接触耦合结构夹持的被检工件的一端设有楔块;楔块能被驱动沿Z轴移动,且能与被检工件接触。
通过本技术方案,一方面将楔块和被检工件的接触和远离进行分开控制,保证全程自动化运行;另一方面可以改变楔块与被检工件之间接触的压力,改善耦合的效果,保证良好的检测效果,得到的超声数据可靠稳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手动水平Y轴调节结构包括水平横梁、横向滚珠丝杆、支撑座以及丝杆螺母;支撑座供横向滚珠丝杆穿过,并用于保持横向滚珠丝杆仅沿其轴向方向运行;支撑座的内螺纹与横向滚珠丝杆的外螺纹相匹配;横向滚珠丝杆上套设有丝杆螺母,丝杆螺母与手动垂直Z轴调节结构相连接;手动垂直Z轴调节结构带动气缸自动伸缩结构随着丝杆螺母在横向滚珠丝杆上的移动而沿Y轴方向移动。
通过提供Y轴方向动力,改变丝杆螺母的位置,从而可以调节楔块的垂直中轴线与被检工件的中轴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保证楔块整体受力均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手动水平Y轴调节结构还包括直线导轨和横向滑块,其中,直线导轨横向设置于水平横梁,与Y轴平行;横向滑块与直线导轨相匹配,横向滑块能沿直线导轨移动;手动垂直Z轴调节结构设有换向连接滑块,换向连接滑块与横向滑块相固定,实现手动垂直Z轴调节结构带动气缸自动伸缩结构沿直线导轨移动。
横向滑安装在直线导轨上,为换向连接滑块提供稳定的导向和减小左右移动过程中的摩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533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角度运动的方锥混合机运动支架
- 下一篇:用于地毯检测的移动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