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门式提升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53257.X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95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明;戴兴民;王丙仲;姜维杰;喻洋;杨弻宇;戴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六局集团地铁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3/00 | 分类号: | B66D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黄凡凡 |
地址: | 100023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提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移动门式提升架,包括四根顶梁,四根所述顶梁呈矩形状,所述四根顶梁的连接处设置有四根竖直的柱杆,四根所述柱杆的底部设置有两根底梁,两根所述底梁相互平行,两根所述底梁的两端均设置有滚轮;所述顶梁上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上设置有吊装机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PBA工法地铁车站钢管柱安装方法中工效低、提升架位置需多次调整,单根钢管柱安装完成后提升架需拆卸倒运至下根钢管柱位置重新拼装;施工周期长,人工投入成本高;进度慢、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建设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可移动门式提升架。
背景技术
钢管柱是地铁车站中连接上部承重结构和下部基础的重要构件,无论采用明挖法、盖挖法或PBA工法,钢管柱安装均为重要的施工环节。PBA工法地铁车站钢管柱安装过程中受限于主体导洞内空间狭小,施工作业面难以满足大型机械施工要求,只能通过简易提升装置进行安装,因此导致施工效率难以提升。
传统的钢管柱安装方法是:在导洞内用钢管/方钢安装固定提升架,钢管柱运至导洞内通过提升架进行吊装,每根钢管柱安装完成后将提升架拆卸,随即转入下一根钢管柱位置进行拼装。
传统钢管柱安装方法的缺点是:1)提升架需要多次拆卸倒运;2)提升架安装完成后难以固定;3)提升架拼装后不可调整位置;4)施工周期长。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移动门式提升架,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移动门式提升架,包括四根顶梁,四根所述顶梁呈矩形状,所述四根顶梁的连接处设置有四根竖直的柱杆,四根所述柱杆的底部设置有两根底梁,两根所述底梁相互平行,两根所述底梁的两端均设置有滚轮;所述顶梁上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上设置有吊装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吊装机构为电动葫芦。
进一步的,所述底梁与对应的所述顶梁之间设置有竖杆。
进一步的,所述顶梁与所述柱杆之间设置有斜杆。
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柱杆之间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的数量为三根。
进一步的,所述底梁的长度为4m。
进一步的,所述柱杆的高度为3.8m。
进一步的,两根所述底梁之间的距离为2.2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地铁车站钢管柱安装方法中工效低、提升架位置需多次调整,单根钢管柱安装完成后提升架多次拆卸倒运;施工周期长,人工投入成本高;进度慢、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可移动门式提升架的侧视图;
图2是可移动门式提升架的正视图;
图3是可移动门式提升架的俯视图。
图中:1.顶梁,2.柱杆,3.底梁,4.滚轮,5.顶杆,6.吊装机构,7.竖杆,8.斜杆,9.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六局集团地铁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六局集团地铁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532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慧医疗基础数据采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公路施工养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