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驾驶汽车用驾驶人员安全防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352636.7 | 申请日: | 2019-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54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晓亮 |
| 主分类号: | B60R19/38 | 分类号: | B60R19/38;B60R19/20;B60R19/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03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驾驶 汽车 人员 安全 防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驾驶汽车用驾驶人员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第一缓冲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板,缓冲板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杆,活动杆的底部设置有滑轮,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传输箱。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板向下移动,移动板带动传动杆伸入传输箱内部,传动杆的移动带动橡胶密封塞向下移动,橡胶密封塞向下的移动使传输箱内部空气传输至连接管内部,连接管传输至充气管内部,由充气管传输至气囊内部进行充气,达到了防护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驾驶人员安全防护装置在使用时防护效果不好,往往撞击力度过大会对驾驶人员造成伤害,容易发生二次事故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驾驶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驾驶汽车用驾驶人员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驾驶汽车又称无人驾驶汽车、电脑驾驶汽车、或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种通过电脑系统实现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汽车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的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
随着科学的发展,自动驾驶汽车是一项重大成就,目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需要使用到防护装置,现有驾驶人员安全防护装置在使用时防护效果不好,往往撞击力度过大会对驾驶人员造成伤害,容易发生二次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汽车用驾驶人员安全防护装置,具备防护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驾驶人员安全防护装置在使用时防护效果不好,往往撞击力度过大会对驾驶人员造成伤害,容易发生二次事故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防护效果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驾驶汽车用驾驶人员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底部设置有滑轮,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传输箱,所述传输箱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橡胶密封塞,所述橡胶密封塞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顶部依次贯穿传输箱和缓冲板并延伸至缓冲板的顶部,所述传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的底部与缓冲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传输箱内壁的一侧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右侧连通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一侧连通有气囊。
优选的,所述缓冲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形状为“半圆”结构。
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与滑轮的表面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底部与滑轮的表面通过第一连接轴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的顶部与缓冲板的表面通过第二连接轴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弹簧位于传输箱的外侧,所述气囊位于传输箱的内侧。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汽车用驾驶人员安全防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板向下移动,移动板带动传动杆伸入传输箱内部,传动杆的移动带动橡胶密封塞向下移动,橡胶密封塞向下的移动使传输箱内部空气传输至连接管内部,连接管传输至充气管内部,由充气管传输至气囊内部进行充气,达到了防护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驾驶人员安全防护装置在使用时防护效果不好,往往撞击力度过大会对驾驶人员造成伤害,容易发生二次事故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滑槽,方便了滑轮的滑动,减少了滑轮与底座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延长了滑轮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缓冲弹簧,对移动板受到的撞击产生缓冲,从而减小外部撞击力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晓亮,未经朱晓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526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