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施肥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50469.2 | 申请日: | 201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819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段静;孟广顺;岳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领旋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23/04 | 分类号: | A01C23/04;A01C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沃律师事务所 11620 | 代理人: | 吴志宏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八里庄***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施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肥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施肥机。其包括灌溉管路,灌溉管路处设有施肥管路;施肥管路包括设于灌溉管路下游的进水管和设于灌溉管路上游的出水管,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沿进水管的水流方向依次并联设有监测支路、肥水混合支路及压力调节支路;出水管处设有动力泵,监测支路用于对进水管处的EC值和pH值进行监测,肥水混合支路用于将进水管中的液体与肥料母液进行混合,压力调节支路用于调节进水管与出水管间的压力差。本实用新型能够较佳地在不改变原有大田输水管路(即本实用新型中的灌溉管路)的基础上,对既有大田输水管路进行改造,从而使得安装方式更加方便且便于后期维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肥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施肥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灌溉施肥方法是使用大水漫灌以及人工施肥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会造成肥料、水源及人工的浪费,同时由于水肥控制不均匀也会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随着滴灌、喷灌、滴箭等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精准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也成为人们对农业大田灌溉施肥的诉求。现有的施肥机往往安装复杂且与原管路连接紧密,较为不利于安装以及后期的维护,故而适用性较差。另外,其在水源流量和压力变化时缺乏较佳的应对能力,对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EC值缺乏较为精准的监测和控制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施肥机,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施肥机,其包括灌溉管路,灌溉管路处设有施肥管路;施肥管路包括设于灌溉管路下游的进水管和设于灌溉管路上游的出水管,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沿进水管的水流方向依次并联设有监测支路、肥水混合支路及压力调节支路;出水管处设有动力泵,监测支路用于对进水管处的EC值和PH 值进行监测,肥水混合支路用于将进水管中的液体与肥料母液进行混合,压力调节支路用于调节进水管与出水管间的压力差;
肥水混合支路包括同时连通进水管与出水管的肥水混合管,肥水混合管处设有文丘里管;文丘里管的进水口连通进水管,文丘里管的出水口连通出水管,文丘里管喉部通过一肥料传输管连通一母液桶,母液桶用于存放肥料母液;肥料传输管的近文丘里管端处设有柱塞式无动力启动电磁阀,柱塞式无动力启动电磁阀和动力泵均通过一控制器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施肥管路设于灌溉管路的旁路的方式,能够较佳地在不改变原有大田输水管路(即本实用新型中的灌溉管路)的基础上,对既有大田输水管路进行改造,从而使得安装方式更加方便且便于后期维护。
作为优选,肥料传输管的口径小于进水管与出水管的口径。故而能够较佳地通过文丘里管在压差的作用下对肥料进行吸取。
作为优选,柱塞式无动力启动电磁阀与文丘里管间设有逆止阀。通过设置逆止阀,能够较佳地防止肥水混合管处的物料回流至肥料传输管中。
作为优选,母液桶与柱塞式无动力启动电磁阀间依次设有手动阀、过滤器、手动流量调节阀和可视流量计。通过手动阀能够较佳地通过人工对肥料传输管进行截止,通过设置现有过滤器能够较佳地对母液桶中的固体杂质进行滤除,通过手动流量调节阀能够较佳地对肥料传输管处的流量进行人为粗调,通过可视流量计能够较佳地对肥料传输管的实时流量进行读取。
作为优选,肥水混合支路包括多条。通过设置多条并联的肥水混合支路,且每条肥水混合支路均进行单独控制,能够较佳实现对EC值和pH值的进一步精准控制。
作为优选,进水管在远离灌溉管路的方向依次设有进水管过滤器、进水管压力传感器和进水管排气阀,监测支路、肥水混合支路及压力调节支路均设有进水管压力传感器的后端,进水管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通过设置进水管过滤器能够较佳地对进水中的固体杂质进行滤除,通过设置进水管压力传感器能够较佳地实时对进水管的进水压力进行监测并反馈给控制器,通过设置进水管排气阀能够较佳对进水管中的气体进行排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领旋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领旋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504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