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密肋梁空心楼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48715.0 | 申请日: | 201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41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田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安市莲芳消防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36 | 分类号: | E04B5/36;E04B5/2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肋梁 空心 楼盖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密肋梁空心楼盖结构,涉及建筑构件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远离支撑柱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密肋梁和安装筒,相邻所述密肋梁之间设有预制空腔构件,所述预制空腔构件靠近支撑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插接于安装筒的内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端和第二支撑板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十字梁。该密肋梁空心楼盖结构,通过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弹簧和支撑件的配合设置,使楼盖在双层支撑板的作用下,变得更加结实牢固,抗压力更强,能够大幅度提高承载能力并且具有抗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构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密肋梁空心楼盖结构。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建筑空心楼盖中,钢筋混凝土密肋梁、扁梁、周边圈梁、空心楼盖的上板均是现场浇筑,空心楼盖的下板现场浇筑或预制。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空心楼盖形成空腔的工艺复杂,现场混凝土浇筑量大,上下板的厚度难以保证,厚度不足存有安全隐患,厚度过大不但浪费了材料也加大了自重。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 201531078 U中公开的新型密肋梁空心楼盖,该新型密肋梁空心楼盖,虽然梁肋窄、肋间距小,能相互交叉约束和提高承载能力等特点,但是,该新型密肋梁空心楼盖,由于采用单层楼盖板,承载力仍不够高,且不具有抗震的效果。
目前,现有的密肋梁空心楼盖,使用不便,不利于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肋梁空心楼盖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密肋梁空心楼盖,承载力小,不具有抗震效果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密肋梁空心楼盖结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远离支撑柱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密肋梁和安装筒,相邻所述密肋梁之间设有预制空腔构件,所述预制空腔构件靠近支撑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插接于安装筒的内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端和第二支撑板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十字梁;
所述预制空腔构件包括顶板、底板和侧板,所述顶板和底板的内部均水平设置有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所述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数量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均等间隔设置,所述顶板内部的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两端分别贯穿顶板的四个端部并位于密肋梁的内部,所述底板内部的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两端分别贯穿底板的四个端部并位于密肋梁的内部;
所述顶板和底板内部的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均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钢筋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两组第一钢筋固定连接,两组所述第二钢筋之间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两组第二钢筋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的底端中部和第二支撑板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预制空腔构件远离支撑柱的一侧与密肋梁平齐。
可选的,所述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为十字交叉设置,两组所述第二钢筋位于两组第一钢筋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之间的空隙设置有混凝土,所述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两端均固定安装在密肋梁的内部。
可选的,所述密肋梁呈十字交叉状,所述顶板的顶端和底板的底端的密肋梁均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密肋梁分别位于十字梁的四角处。
可选的,相邻所述密肋梁之间设置的安装筒的数量为2-4个,多个所述安装筒均匀分布在相邻的密肋梁之间。
可选的,两个所述十字梁的中心分别位于支撑柱的正上方和正下方,所述十字梁与密肋梁平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安市莲芳消防器材有限公司,未经南安市莲芳消防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487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