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发诱味的鱼钩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48342.7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41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升;苏任翔宇;王梓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金升;苏任翔宇;王梓涵 |
主分类号: | A01K83/00 | 分类号: | A01K8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4400 山东省菏泽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发 鱼钩 | ||
本实用新型一种散发诱味的鱼钩,包括钩头、钩身、钩柄和钩尾;通过将鱼钩附着上诱味料,或在鱼钩的钩身和钩柄部位设置凹点、细纹,嵌入附着上诱味料,使鱼钩本身能散发诱味,引诱鱼聚拢来;同时增加鱼钩的摩擦力,减少脱钩的概率,提高钓鱼成功率的有益效果,其优越性、创造性、创新性、实用性,必将受到市场的青睐和欢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用品领域,尤其是一种散发诱味的鱼钩。
背景技术
传统的鱼钩无论形状和结构如何千奇百样,都必须通过鱼饵来引诱鱼,或钓友俗称的“打窝”,利用抛撒诱料来引诱鱼,其自身都是无法散发诱味引诱鱼聚拢来,存在客观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科学设计一种散发诱味的鱼钩,通过将鱼钩附着上诱味料,或在鱼钩的钩身和钩柄部位设置凹点、细纹,嵌入附着上诱味料,使鱼钩本身能散发诱味,引诱鱼聚拢来,增加钓鱼的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散发诱味的鱼钩,包括钩头、钩身、钩柄和钩尾;所述钩头包括钩尖和设置于所述钩尖下方内侧的尖锐倒刺,所述钩尖设置为尖锥形,所述钩头横截面呈由所述钩尖向所述钩身逐渐递增扩大的锥体;所述钩头与所述钩身、所述钩柄、所述钩尾依次固定连接形成整体鱼钩;
将所述鱼钩完全浸入诱味料溶液中,表面附着所述诱味料,使所述鱼钩的表面能散发出诱味;
在所述鱼钩的所述钩身和钩柄部位设置凹点,将所述诱味料嵌入附着在所述鱼钩表面的所述凹点里,使所述鱼钩的表面能散发出诱味,同时增加所述鱼钩表面的摩擦力,减少鱼脱钩的概率;
在所述鱼钩的所述钩身和钩柄部位设置细纹,将所述诱味料嵌入附着在所述鱼钩表面的所述细纹里,使所述鱼钩的表面能散发出诱味,同时增加所述鱼钩表面的摩擦力,减少鱼脱钩的概率。
所述诱味料可以调制成各种颜色的粉末状、浆糊状和溶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散发诱味的鱼钩,通过将鱼钩附着上诱味料,或在鱼钩的钩身和钩柄部位设置凹点、细纹,嵌入附着上诱味料,使鱼钩本身能散发诱味,引诱鱼聚拢来;同时增加鱼钩的摩擦力,减少脱钩的概率,提高钓鱼成功率的有益效果。
综上所述,其优越性、创造性、创新性、实用性;必将受到市场的青睐和欢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附着诱味料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细纹嵌入附着诱味料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凹点嵌入附着诱味料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例1: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散发诱味的鱼钩,包括钩头1、钩身2、钩柄3和钩尾4;钩尖设置为尖锥形,所述钩头1横截面呈由所述钩尖向所述钩身2逐渐递增扩大的锥体;所述钩头1与所述钩身2、所述钩柄3、所述钩尾4依次固定连接形成整体鱼钩;
将所述鱼钩完全浸入诱味料溶液中,将表面附着所述诱味料,使所述鱼钩的表面能散发出诱味;若使用中诱味散失变淡后,可重复上述附着过程,重复使用。所述诱味料可以调制成各种颜色的粉末状、浆糊状和溶液。
具体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金升;苏任翔宇;王梓涵,未经王金升;苏任翔宇;王梓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483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肝胆胰导管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伸缩式一体化灌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