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童鞋及其抗扭鞋底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44388.1 | 申请日: | 201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5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蔡海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超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B13/16 | 分类号: | A43B13/16;A43B13/14;A43B13/22;A43B3/30 |
代理公司: | 泉州协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1 | 代理人: | 王伟强 |
地址: | 362700 福建省泉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及其 鞋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童鞋及其抗扭鞋底,鞋底包括前后相接的前掌部、中足部及足跟部,所述中足部具有相对足跟部底面和前掌部底面向上凹陷的过渡凹区,该鞋底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自所述过渡凹区的边端倾斜向后延伸至足跟部侧面顶端的抗扭凹区,且所述抗扭凹区上下间隔布置有若干抗扭凸条,所述若干抗扭凸条相对鞋底底面的倾斜角度从下往上依次增大。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渡凹区不影响到在中足支撑期的前后良好过渡,满足中足过渡过程中的前后自然屈折功能,同时在中足部要发生前后扭转时,通过抗扭凸条之间的间距逐渐缩减直至相互挤压产生反向力,从而赋予鞋底中足较好的抗扭保护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鞋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童鞋及其抗扭鞋底。
背景技术
足部生物力学研究表明,脚的运动过程按照与地面接触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三个阶段:后脚跟触地期,中足支撑期和前脚掌蹬伸期,整只脚在运动过程中其受力支点是不断向前移动的,而且由后脚跟到前脚掌逐步弯曲与伸直。
同时,为了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拐脚,一般会在中足部分嵌入硬度较高的TPU材料片,利用TPU材料的高强度特性降低鞋底前后扭转的可能性。
但是,童鞋作为儿童使用的鞋只,选用TPU材料起抗扭作用并不适用于儿童脚部构造,也会导致中足支撑期前后的过渡遇到阻碍而影响到足骨发育。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新型的适用于童鞋用的抗扭鞋底构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童鞋及其抗扭鞋底,它能够在满足中足过渡过程中的前后自然屈折功能的同时赋予鞋底中足较好的抗扭保护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童鞋的抗扭鞋底,包括前后相接的前掌部、中足部及足跟部,所述中足部具有相对足跟部底面和前掌部底面向上凹陷的过渡凹区,该鞋底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自所述过渡凹区的边端倾斜向后延伸至足跟部侧面顶端的抗扭凹区,且所述抗扭凹区上下间隔布置有若干抗扭凸条,所述若干抗扭凸条相对鞋底底面的倾斜角度从下往上依次增大。
优选地,所述过渡凹区前后间隔布置有若干利折凸条,前后相邻两利折凸条之间的间距大于上下相邻两抗扭凸条之间的间距。
优选地,所述利折凸条的横截面形状呈中部宽度加大而两端宽度缩减的M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足跟部底面粘贴有防滑后片,所述防滑后片呈开口向前的U型结构,且所述防滑后片以内的足跟部底面相对防滑后片向上凹陷并与过渡凹区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防滑后片采用耐磨橡胶,其上设有防滑方块及位于防滑方块触地面上的V型防滑纹,所述防滑方块的对角线平行于鞋底前后方向,所述V型防滑纹的顶点位于防滑方块的内边中点。
优选地,所述足跟部顶部后端还设有弹力胶块,所述弹力胶块的两端分别与抗扭凹区的顶端相接且弹力胶块具有边墙。
优选地,所述前掌部底面粘贴有防滑前片。
优选地,所述防滑前片由前后间隔设置的防滑单片及连接前后两防滑单片的连接片组成,所述前后相邻两防滑单片之间分别留有利折通槽。
优选地,各防滑单片上均设有防滑纹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童鞋,包括上述任一抗扭鞋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超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超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443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Y型双剪口疏花蔬果剪
- 下一篇:地埋式垃圾收集装置及其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