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42677.8 | 申请日: | 201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66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张继兵;闫高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柴燕梅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灯条,灯条包括:条形电路板以及位于条形电路板上的多个发光器件;发光器件沿条形电路板延伸方向排列;发光器件的出射光线在条形电路板上形成光斑;在条形电路板延伸方向上位于发光器件两侧的光斑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相互分立的吸光部,吸光部用于吸收入射光线。发光器件入射到条形电路板上形成的光斑会有重叠,这部分区域内的光强较大,将吸光部设置在发光器件沿条形电路板延伸方向的两侧光斑区域内,可以将上述光斑能量密度较大的区域内的光线适量吸收掉,从而减少向背离条形电路板一侧反射的光线,由此使得灯条在延伸方向的出射亮度均匀,避免在灯条正上方产生亮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为非自发光类型的显示面板,需要配合背光模组提供背光以实现图像显示。背光模组按结构形式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直下式背光模组因良好的出光视角、高利用率、结构简易、成本低廉等优势广泛用于液晶电视中。
随着液晶电视的市场竞争,低端机型成本持续优化已成为各模组的主要趋势。扩散板免丝印、减少灯条数量等措施已成设计方向。但由于模组光学硬性指标需要,减少灯条数量的同时,仍需保持总光通量不变,这就造成单根灯条上灯珠排布数量增加,灯珠间距缩小。为避免灯条间出现暗带,透镜发散角度需增大,而透镜光型为轴对称分布,这就导致灯条延伸方向亮度叠加,在灯条正上方形成亮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用以消除灯条上方的亮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灯条,所述灯条包括:条形电路板以及位于所述条形电路板上的多个发光器件;
所述发光器件沿所述条形电路板延伸方向排列;所述发光器件的出射光线在所述条形电路板上形成光斑;
在所述条形电路板延伸方向上位于所述发光器件两侧的光斑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相互分立的吸光部,所述吸光部用于吸收入射光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器件之间的间距小于80m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发光器件包括:发光二极管以及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出光侧的反射式透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发光器件与距离最近的所述吸光部之间的距离为5-10m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吸光部的分布密度随着所述发光器件入射到所述条形电路板上该区域内的光能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吸光部的形状为圆点、方形、弧形、条形中的一种或组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吸光部的形状为条形,所述吸光部为条形吸光部,所述条形吸光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条形电路板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条形吸光部沿垂直于延伸方向的宽度为1-2mm;
所述条形吸光部沿垂直于延伸方向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该条形吸光部与相邻的条形吸光部之间的间距。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发光器件位于所述条形电路板同一侧的反射片;
所述反射片包括多个与各所述发光器件一一对应的条形开口,所述条形开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条形电路板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条形开口暴露所述发光器件及该发光器件两侧的吸光部所在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426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塑机的供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标签印贴的标签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