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承式运动解耦三维隔振支座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42637.3 | 申请日: | 201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69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周颖;陈鹏;马开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5/02 | 分类号: | F16F15/02;F16F15/023;F16F15/04;F16F1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叶凤;李耀霞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运动 三维 支座 | ||
1.一种轴承式运动解耦三维隔振支座,包括上连接板(11)、中作板(9)、下连接板(1)、水平向隔振系统、竖向隔振系统,上连接板(11)、中作板(9)、下连接板(1)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水平向隔振系统安装在上连接板(11)与中作板(9)之间,竖向隔振系统安装在中作板(9)与下连接板(1)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线轴承(2)和轴承导杆(8);
直线轴承(2)固定于下连接板(1)上,轴承导杆(8)固定于上连接板(11)并穿过直线轴承(2)的内圈;直线轴承(2)的外圈设置有若干滚珠(12);通过轴承导杆(8)在直线轴承(2)内的竖向相对运动,实现该轴承式运动解耦三维隔振支座水平向与竖向的运动解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式运动解耦三维隔振支座,其特征在于:中作板(9)与下连接板(1)之间设置有多个直线轴承(2)以及与直线轴承(2)一一相应的轴承导杆(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式运动解耦三维隔振支座,其特征在于:多个直线轴承(2)以及与其一一相应的轴承导杆(8)均匀分布在竖向隔振系统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式运动解耦三维隔振支座,其特征在于:竖向隔振系统为带刚度自适应的装置,其包括碟形弹簧(7)、螺旋弹簧(6)、定位加载环;
定位加载环包括底部定位加载环(3)、内定位加载环(4)和外定位加载环(5);外定位加载环(5)、底部定位加载环(3)从上向下依次设置于中作板(9)与下连接板(1)之间;两个或多个碟形弹簧(7)从上向下依次设置于外定位加载环(5)、底部定位加载环(3)之间,且相邻两个碟形弹簧(7)之间各通过一个内定位加载环(4)串联;
螺旋弹簧(6)位于中作板(9)、下连接板(1)之间,并依次穿过外定位加载环(5)、通过内定位加载环(4)串联的碟形弹簧(7)、底部定位加载环(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式运动解耦三维隔振支座,其特征在于:通过内定位加载环(4)串联的碟形弹簧(7)为上下直接并联的两个或多个碟形弹簧(7)。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式运动解耦三维隔振支座,其特征在于:下连接板(1)的中心开设槽口,将螺旋弹簧(6)放置在下连接板(1)的槽口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式运动解耦三维隔振支座,其特征在于:竖向隔振系统采用螺旋弹簧,或空气弹簧,或厚肉橡胶垫。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式运动解耦三维隔振支座,其特征在于:水平向隔振系统采用叠层天然橡胶支座,或叠层铅芯橡胶支座,或高阻尼橡胶支座,或摩擦摆支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轴承式运动解耦三维隔振支座,其特征在于:中作板(9)与下连接板(1)之间增设有黏滞阻尼耗能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4263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阻力轨枕
- 下一篇:预制装配式劲性混凝土柱构件节点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