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容器夹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342581.1 | 申请日: | 2019-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79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红;卢品勉;俞铮然;陈建阳;张晓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博欣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25/10 | 分类号: | B65D25/10;B65D25/3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贺心韬 |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容器 夹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医用容器夹持装置,属于医疗器械自动化设备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医用容器如试管和药瓶等在通过自动化设备进行转移过程中容易发生接驳错误,且无法做到存储和随时调取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侧面拨杆以及设置于壳体内壁的多个弹性元件,壳体上下两端呈开口状态,弹性元件一对一相对设置,相对的两个弹性元件通过自身弹力对医用容器进行夹持,侧面拨杆用于将医用容器压入或者推出壳体,壳体侧面开设有供侧面拨杆上下移动的滑动开口。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空间利用率高、可靠性高、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自动化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用容器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行业中,自动化的设备越来普遍。抽血化验,大小便化验过程中,有大量的试管需要处理。在药房发药过程中,要处理大量的药瓶。因此,就需要对试管、药瓶进行输送和储存。
在以往的技术中,在转移试管和药瓶的时候,一般使用输送线或者滑道来输送。因为试管和药瓶在输送线或轨道内的状态比较自由,所以在试管和药瓶转移、接驳时,存在位置精度不高的问题,容易发生接驳故障,这是实现试管和药瓶转移时经常遇到的问题。而且在现有医院的自动化设备中,需要对试管和药瓶进行存储,并且需要随时调取试管和药瓶,但是采用输送线或者滑道方式输送时,虽然具有一定的储存功能,但是无法做到随时调取试管和药瓶的功能,调取机构的行程也需要很长才能将试管从滑道上取下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减少空间占用的医用容器夹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医用容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侧面拨杆以及设置于壳体内壁的多个弹性元件,所述的壳体上下两端呈开口状态,所述的弹性元件一对一相对设置,相对的两个所述弹性元件通过自身弹力对医用容器进行夹持,所述的侧面拨杆用于将医用容器压入或者推出壳体,所述的壳体侧面开设有供侧面拨杆上下移动的滑动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侧面拨杆将医用容器压入到弹性元件之间,弹性元件能够通过自身弹力对医用容器进行夹持,侧面拨杆可安装在气缸或者直线导轨的滑块等驱动装置上,通过侧面拨杆将医用容器推出,在推出过程中,由于弹性元件的设置,医用容器的位置始终能保持稳定的姿态,在弹性元件的弹性极限范围内,能够自动纠正位置误差,滑动开口的设置能够有效减少驱动装置的行程,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空间利用率高、可靠性高、成本低的优点。
在上述的一种医用容器夹持装置中,所述的侧面拨杆数量为两个。
在上述的一种医用容器夹持装置中,所述的侧面拨杆与壳体分体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医用容器夹持装置中,所述的弹性元件数量至少为四个。
在上述的一种医用容器夹持装置中,所述的弹性元件分别设置于壳体四个侧面内壁上。
在上述的一种医用容器夹持装置中,所述的弹性元件为簧片式、压簧式、塔簧式、拉簧式、扭簧式等的至少一种结构组合而成。
在上述的一种医用容器夹持装置中,所述的弹性元件由金属材料制成。
在上述的一种医用容器夹持装置中,所述的弹性元件由非金属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空间利用率高、可靠性高、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等轴侧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壳体;2、弹性元件;3、医用容器;4、侧面拨杆;5、侧面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博欣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博欣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425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绿色建筑用隔音设备
- 下一篇:一种可视二衬模筑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