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减少原料浪费的智能炒锅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40328.2 | 申请日: | 2019-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89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侯彦宁;王小琴;陈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川海晨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A47J43/044;A47J43/07;A47J4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原料 浪费 智能 炒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减少原料浪费的智能炒锅,涉及食品生产加工机械领域,其包括智能炒锅本体,智能炒锅本体上设置有用于供固态原料进入的第一进料管和用于供液态原料进入的第二进料管,第一进料管一端与炒锅本体连通,另一端设置有进料斗,第二进料管一端与炒锅本体连通,另一端设置有漏斗。本实用新型具有减少甚至阻止液态原料与固态原料相互粘附在进料管内壁上,减少酱料原料的浪费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生产加工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减少原料浪费的智能炒锅。
背景技术
酱料的原料一般包括固态成分(大蒜、姜、洋葱、食盐、味精、白砂糖、花椒、辣椒和香辛料等)和液态成分(食用油、酱油、白醋和料酒等),将各原料搅拌及烘炒,即可制得熟酱料。在食品酱料的加工生产过程中,酱料的搅拌及烘炒是一个必要的步骤,传统的做法是将酱料的各原料放入炒锅中,依靠人工搅拌翻炒,从而制得酱料。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607898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自动炒锅,包括支架、锅体和搅拌装置,所述支架上安装有锅体和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锅体的上方,所述锅体的外侧设置有加热盘管,所述加热盘管连接有加热装置的储油箱,所述储油箱内装有导热油,所述储油箱内设置有电热管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电热管连接有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连接有控制装置,所述储油箱具有进口管道、总出口管道、第一出口管道和第二出口管道,所述总出口管道、第一出口管道和第二出口管道的交汇处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第二出口管道上设置有翅片管散热器,所述翅片管散热器配置有散热风扇。可是实现智能炒制酱料,不用人工翻炒,省时省力。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智能自动炒锅上只有一个进口管道,酱料原料中的固态原料和液态原料均从一个进口管道内进入,进口管道的内壁上粘附有食用油混和各固态物质等,造成原料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原料浪费的智能炒锅,具有减少甚至阻止液态原料与固态原料相互粘附在进料管内壁上,减少酱料原料的浪费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减少原料浪费的智能炒锅,包括智能炒锅本体,所述智能炒锅本体上设置有用于供固态原料进入的第一进料管和用于供液态原料进入的第二进料管,所述第一进料管一端与炒锅本体连通,另一端设置有进料斗,所述第二进料管一端与炒锅本体连通,另一端设置有漏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料时,将固态原料倒入进料斗内,此时,固态原料通过第一进料管进入到炒锅本体内;将液态原料倒入漏斗内,此时,液态原料经过第二进料管进入到炒锅本体内;固态原料与液态原料分别进入到炒锅本体内,减少甚至阻止液态原料与固态原料相互粘附在进料管内壁上,减少酱料原料的浪费。且在炒制酱料时,可先将各固态原料倒进炒锅内,搅拌均匀,再倒入各液态原料,搅拌炒制酱料,有利于酱料的均匀搅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斗内可拆卸设置有过滤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件可去除各固态原料中过大的原料,固态原料的大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得酱料的大小和质量更均匀。过滤件可拆卸设置在进料斗内,可将过滤件从进料斗内取下,便于过滤件的更换,便于去除滤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件包括滤网和边框,所述边框设置在滤网的周边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件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网上设置有磁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大蒜、姜和洋葱等切块或切碎的过程中,可能会夹杂有铁屑等,磁铁吸附固态原料中铁屑,一定程度上可提高酱料的安全和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川海晨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省川海晨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403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