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术抽吸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38230.3 | 申请日: | 2019-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04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莫慧颖;吴英;李连楚;习梅;张文;金辉;唐宁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徐好 |
地址: | 41000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术 抽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术抽吸管,包括抽吸管本体,抽吸管本体一端开设有抽吸孔,另一端用于与负压管连接,还包括壳体及用于驱动抽吸管本体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抽吸管本体穿设于壳体上,驱动机构与抽吸管本体相连。该手术抽吸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以及可控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整形科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术抽吸管。
背景技术
整形科微创抽吸手术用于腋臭手术和抽脂手术,是在局部肿胀麻醉下,经皮肤戳孔放置抽吸针管对皮下进行负压手动抽吸,从而清除大汗腺或者减少脂肪的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此手术方法创口小、恢复快,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现有的抽吸管需要手动多次来回抽吸,一台手术需要消耗主刀者大量的体力,特别是一天需要几台手术的情况下,主刀者明显体力跟不上,而且长期下来对医生手部关节也有一定的损伤。另一方面抽吸管的穿插力道由主刀者凭经验可控,可能会对患者皮下组织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以及可控性高的手术抽吸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术抽吸管,包括抽吸管本体,所述抽吸管本体一端开设有抽吸孔,另一端用于与负压管连接,还包括壳体及用于驱动抽吸管本体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抽吸管本体穿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抽吸管本体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于壳体上的转筒以及与转筒相连的驱动电机,所述转筒与抽吸管本体平行布置、且转筒上设有推槽,所述抽吸管本体上设有推柱,所述推柱延伸至所述推槽中。
所述推柱上设有滑轮,所述滑轮位于所述推槽内。
所述推槽为绕转筒中心轴设置的闭合槽。
所述抽吸管本体包括往复运动管和抽吸针管,所述往复运动管穿设于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所述往复运动管的一端与抽吸针管的尾部相连,另一端用于与负压管连接,所述抽吸孔设于抽吸针管的头部。
所述往复运动管与抽吸针管通过一接头连接。
所述往复运动管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负压管连接的连接螺纹。
所述抽吸孔设于抽吸针管的周壁上。
所述驱动电机为变频调速电机,所述壳体上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上设有多个用于调节驱动电机转速的档位按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手术抽吸管,包括抽吸管本体,抽吸管本体一端开设有抽吸孔,另一端用于与负压管连接,还包括壳体及用于驱动抽吸管本体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抽吸管本体穿设于壳体上,驱动机构与抽吸管本体相连。驱动机构能够取代手动驱动抽吸管本体往复移动,节约主刀者的体力,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同时,提高了对抽吸管本体的可控性,减少对患者皮下组织造成损伤。该手术抽吸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以及可控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手术抽吸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术抽吸管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手术抽吸管的后视图。
图4是图3中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6是图4中C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D处的放大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未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382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印刷用恒温恒湿机
- 下一篇:一种电解法次氯酸钠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