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液检测针孔创口贴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337129.6 | 申请日: | 2019-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85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 发明(设计)人: | 屠大朋;刘世印;熊倩妤 | 申请(专利权)人: | 屠大朋 |
| 主分类号: | A61F13/02 | 分类号: | A61F13/02 |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石丽 |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百***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液 检测 针孔 创口 | ||
一种血液检测针孔创口贴,包括医用胶布层、泡棉以及消毒棉,所述医用胶布层为圆形,泡棉以及消毒棉均置于医用胶布层上,泡棉为圆环形,置于医用胶布层的中间,消毒棉设置于泡棉的圆环中心处;所述泡棉的中心处设置的圆孔为锥形,圆孔半径由表面向底面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血液检测过程中针孔等较小的皮肤缺损部位的辅助凝血及无菌封闭,消除临床采血、注射等操作后留下之小创口暴露所致的感染隐患,有助于创口愈合。减少医源性环境污染,可避免棉球、棉签等止血材料被患者使用后随意丢弃所致的医源性环境污染,降低消毒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在泡棉处采用椎体结构,能够防止其中的消毒棉因撕扯被带出,影响创口复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液检测针孔创口贴。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进行血液检测以及注射等操作后会留下一个小创口,一般医务人员都是采用棉球、棉签等止血材料进行按压,至针眼不再出血,一般按压至针眼不再出血需要一段时间,提早放松按压易污染衣物,造成感染,且这些止血材料容易被随意丢弃而造成医源性环境污染,提高额外的消毒成本,此外,通常用的创口贴,其表面虽然设有多种pu层等结构,但部分出血量大的针孔,在血液凝固以后进行撕扯,容易造成各种创口撕裂,不利于创口的复原。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液检测针孔创口贴。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血液检测针孔创口贴,包括医用胶布层、泡棉以及消毒棉,所述医用胶布层为圆形,泡棉以及消毒棉均置于医用胶布层上,泡棉为圆环形,置于医用胶布层的中间并形成突出部,消毒棉设置于泡棉的圆环中心处;所述泡棉的中心处设置的圆孔为锥形,圆孔半径由表面向底面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泡棉内部圆孔的侧锥面与医用胶布层所呈夹角α为30°-60°。
进一步的,所述泡棉的上表面圆孔直径为2-4mm。
进一步的,所述泡棉的厚度为1-3mm。
进一步的,所述医用胶布层的半径为2-3cm。
进一步的,所述泡棉的外圆直径为25-40mm。
进一步的,所述消毒棉内设有碘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血液检测过程中针孔等较小的皮肤缺损部位的辅助凝血及无菌封闭,消除临床采血、注射等操作后留下之小创口暴露所致的感染隐患,有助于创口愈合。减少医源性环境污染,可避免棉球、棉签等止血材料被患者使用后随意丢弃所致的医源性环境污染,降低消毒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在泡棉处采用锥体结构,能够防止其中的消毒棉因撕扯被带出,影响创口复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图;
图中:1-医用胶布层,2-泡棉,3-消毒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2所示,一种血液检测针孔创口贴,包括医用胶布层1、泡棉2以及消毒棉3,所述医用胶布层1为圆形,泡棉2以及消毒棉3均置于医用胶布层1上,泡棉2为圆环形,置于医用胶布层1的中间并形成突出部,消毒棉3设置于泡棉2的圆环中心处;所述泡棉2的中心处设置的圆孔为锥形,圆孔半径由表面向底面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泡棉2内部圆孔的侧锥面与医用胶布层1所呈夹角α为30°-60°。
进一步的,所述泡棉2的上表面圆孔直径为2-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屠大朋,未经屠大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371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骨科用换药架用的承托构件
- 下一篇:一种玫瑰精油提炼用烘干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