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离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33919.7 | 申请日: | 2019-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72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冯为国;姜成;蔡云峰;马狄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永德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1/02 | 分类号: | H01H31/02;H01H31/18;H01H31/2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403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离 开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离开关,包括支架、支柱绝缘端子以及导电板,所述支柱绝缘端子包括第一支柱绝缘端子以及第二支柱绝缘端子,所述第一支柱绝缘端子一端设有动触头,另一端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柱绝缘端子一端设有静触头,另一端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静触头与导电板之间动接触,所述动触头设有与导电板配合的接口,所述接口内部设有弹簧回弹机构,导电板中部连接有摇杆机构,所述摇杆机构包括摇杆臂以及绝缘装置,导电板与摇杆机构之间通过转轴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隔离开关用于在电路无负载情况下接通或断开电路,用做线路与电源接通之用,在电路中起到隔离的作用,尤其在线路检修时,小型隔离开关能够有效隔离电源,确保检修人员人身安全;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隔离开关”,其公告号CN208848810U,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竖直固定有第一绝缘支柱和第二绝缘支柱,第一绝缘支柱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设备线夹,第二绝缘支柱上固定设有第二设备线夹,第一设备线夹上方连接有导电臂,导电臂的另一端与第二设备线夹可开合连接,第一设备线夹和第二设备线夹均包括一体设置的水平连接板和竖直连接板,水平连接板分别与第一绝缘支柱和第二绝缘支柱固定连接并且延伸于其外侧与电网母线连接,第一设备线夹的竖直连接板与导电臂一端连接并且面接触,第二设备线夹的竖直连接板与闭合状态的导电臂面接触。现隔离开关在短路情况下无法将导电板及时与电路分离,容易在短路状态下损坏自身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导电板无法在短路情况下及时与电路分离的问题,提供一种隔离开关,能够使得导电板在短路情况下及时与电路分离,保护自身的结构以及电路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隔离开关,包括支架、支柱绝缘端子以及导电板,所述支柱绝缘端子包括第一支柱绝缘端子以及第二支柱绝缘端子,所述第一支柱绝缘端子一端设有动触头,另一端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柱绝缘端子一端设有静触头,另一端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静触头与导电板之间动接触,所述动触头设有与导电板配合的接口,所述接口内部设有弹簧回弹机构,导电板中部连接有摇杆机构,所述摇杆机构包括摇杆臂以及绝缘装置,导电板与摇杆机构之间通过转轴连接。动触头以及静触头的作用是连接外部导线,通过摇杆机构带动导电板绕静触头一端转动,导电板与静触头之间采用动连接,两者既具有转动结构,又存在导电性。导电板与动触头上的接口配合,实现了静触头与动触头之间的电路通路,使得各自导线接通,电流可完成传导。弹簧回弹机构的作用是在短路时及时将导电板从接口内弹出,实现电路的断路,保护电路上的用电器不受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弹簧回弹机构包括支撑杆以及套设在支撑杆上的弹簧,所述支撑杆位于接口内部与导电板接触处,支撑杆一端连接接口内壁,另一端设有热熔块,所述弹簧位于接口内壁与热熔块之间。弹簧套在支撑杆上,一端连接着接口内壁一端受到热熔块的约束,而处于压缩状态。热熔块起到保险丝的作用,当电流过大时,热熔块融化,弹簧的约束消失,利用弹力将导电板推出接口。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装置为操作绝缘子,所述操作绝缘子位于摇杆臂中段。操作绝缘子为绝缘材料,将摇臂杆分为两部分,电流无法通过操作绝缘子传导至摇杆结构后端。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装置为绝缘环,所述导电板对应位置设有轴孔,绝缘环位于轴孔边缘,所述摇杆机构与导电板连接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过绝缘环。绝缘环的作用是使得导电板与摇杆臂之间处于绝缘状态,由于摇杆臂与导电板之间的连接处为转轴与轴孔的接触面,因此绝缘环的内外环面分别与两者接触,避免了两者直接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摇杆机构设有限位板。限位板的作用是限制摇杆机构的行程,避免摇杆机构带动导电板转动时进入运动死点。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设有接地开关。接地开关为防止漏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永德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永德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339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