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29111.1 | 申请日: | 2019-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9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涛;焉逢运;孙云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思立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2B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陈伟;李辉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识别 模组 电子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指纹识别模组用于设在显示屏下方,包括:指纹芯片;设于显示屏和指纹芯片之间的镜头,镜头的镜筒内壁设有凸起;设在镜筒中并与固定在凸起上的偏振组件,其包括承载件以及设在承载件上的第一波片和第一线偏光片,第一波片位于第一线偏光片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模组以及配置该指纹识别模组的电子设备,通过将厚度较薄、强度较弱的波片和线偏光片设置在承载件,则可由承载件实现对波片和线偏光片的支撑,较佳的解决设在镜头中的波片和线偏光片耸拉下垂甚至破损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屏下光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为提高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时,指纹芯片接收到的光的信噪比,以提高成像质量,诸如公开号为CN109359627A的第一已知实施例和公开号为CN109815891A的第二已知实施例等,均提供了在指纹芯片和显示屏之间设置由第一1/m波片(例如,1/4波片)和第一线偏光片构成的第一膜片单元,与设在显示屏上方的由第二1/m波片和第二线偏光片构成的第二膜片单元配合使用,以在不衰减或较小衰减由手指反射回来的信号光的前提下,衰减由显示屏直接向下发射而未经手指反射的噪声光。籍此,提高指纹芯片接收到的光的信噪比,继而提升成像质量。
习知的,1/4波片和线偏光片呈膜状,厚度较薄,可达微米级。因此,需要由其他硬物来支撑。在CN109815891A的第二已知实施例中,由第二1/4波片和第二线偏光片构成的第二膜片单元可设置在显示屏的上表面,由显示屏的上表面作为支撑表面来对第二1/4波片和第二线偏光片进行支撑。然而,由第一1/4波片和第一线偏光片构成的第一膜片单元设在镜头的镜筒中,其并未由其他硬物来对其进行支撑。从而,第一1/4波片和第一线偏光片可能会因强度偏弱而出现耸拉下垂的现象。长时间工作,第一1/4波片和第一线偏光片最终可能出现破损,进而影响指纹识别。
而在CN109359627A的第一已知实施例中,虽然第一1/4波片和第一线偏光片可以设置在显示屏的下表面,由显示屏来对第一1/4波片和第一线偏光片进行支撑。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应当知晓,在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发展起来以前,在显示屏的上表面设置1/4波片和线偏光片,是比较常规的技术。而再在显示屏的下表面设置另一层1/4波片和线偏光片,会极大的增加显示屏的制备工艺和成本。
进一步地,虽然背后的光学原理目前尚未掌握清楚,但申请人经长期的实验及反复的论证后也证明,相较于CN109359627A的第一已知实施例将1/4波片和线偏光片设置显示屏下表面的实施例而言,CN109815891A的第二已知实施例将1/4波片和线偏光片设在镜头中,取得的指纹图像质量更佳。
因此,将位于纹芯片和显示屏之间的1/4波片和线偏光片设在镜头中,是未来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由此,如何防范甚至避免设于镜头中的1/4波片和线偏光片因强度较弱而出现的耸拉下垂甚至破损,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模组以及配置该指纹识别模组的电子设备,其可以较佳的解决设在镜头中的波片和线偏光片耸拉下垂甚至破损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指纹识别模组,用于设在显示屏下方,包括:
指纹芯片;
设于显示屏和指纹芯片之间的镜头,镜头的镜筒内壁设有凸起;
设在镜筒中并固定在凸起上的偏振组件,偏振组件包括承载件以及设在承载件上的第一波片和第一线偏光片,第一波片位于第一线偏光片的上方。
一种指纹识别模组,用于设在显示屏下方,包括:
指纹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思立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思立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291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