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液体灌装机的灌装头防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27838.6 | 申请日: | 2019-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13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川泰和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C3/26 | 分类号: | B67C3/26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史丽红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液体灌装机 灌装 头防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液体灌装机的灌装头防滴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灌装管,包括能够驱动灌装管竖直向下运动的驱动机构,灌装管的下端两侧外壁上连有倾斜向下设置的连接铰杆,连接铰杆的上端与灌装管铰接,连接铰杆的下端铰接有竖直设置的支撑铰杆,支撑铰杆的下端连有水平设置的撑板,支撑铰杆的下端与撑板表面铰接,灌装管的正下方设有由两个半圆板贴合拼接而成的防滴板,半圆板的表面上覆盖有吸液棉层,半圆板通过安装杆与连接铰杆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灌装头防滴装置,通过特殊的防护结构,在灌装管完成灌装后,能够将残余滴落的液体立即吸附,防止液体滴落到传输带或者灌装桶的外表面上,保证了传输带和产品的整洁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灌装机,具体涉及用于液体灌装机的灌装头防滴装置。
背景技术
灌装机是一种将物料灌入盛装容器的设备,是包装机中的一类产品,广泛应用于日化、化工等行业,从物料的包装角度可分为液体灌装机、膏体灌装机、粉剂灌装机和颗粒灌装机,从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来讲可分为半自动灌装机和全自动灌装机。
现有的半自动液体灌装机,其灌装管底部设有一个液体出口,液体从灌装管底部出口流出后,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灌装桶中,当某一个灌装桶灌装结束后,在输送装置的作用下,灌装桶向前移动,相邻两个灌装桶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当下一个灌装桶移到灌装管下方之前时,灌装管出口内残留的液体容易滴落在输送皮带或包装瓶上,造成资源浪费,影响产品的整洁性或者腐蚀皮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灌装机的灌装管出口内残留的液体容易滴落在输送皮带或包装瓶上,造成资源浪费,影响产品的整洁性或者腐蚀皮带,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液体灌装机的灌装头防滴装置,通过特殊的防护结构,在灌装管完成灌装后,能够将残余滴落的液体立即吸附,防止液体滴落到传输带或者灌装桶的外表面上,保证了传输带和产品的整洁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用于液体灌装机的灌装头防滴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灌装管,包括能够驱动灌装管竖直向下运动的驱动机构,灌装管的下端两侧外壁上连有倾斜向下设置的连接铰杆,连接铰杆的上端与灌装管铰接,连接铰杆能够绕着上端上下转动,连接铰杆的下端铰接有竖直设置的支撑铰杆,支撑铰杆的下端连有水平设置的撑板,支撑铰杆的下端与撑板表面铰接,支撑铰杆能够绕下端在连接铰杆与支撑铰杆组成的平面内朝远离灌装管的方向转动,灌装管的正下方设有由两个半圆板贴合拼接而成的防滴板,半圆板的表面上覆盖有吸液棉层,半圆板通过安装杆与连接铰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灌装头防滴装置,通过特殊的防护结构,在灌装管完成灌装后,能够将残余滴落的液体立即吸附,防止液体滴落到传输带或者灌装桶的外表面上,保证了传输带和产品的整洁性。本实用新型灌装管进行灌装工作时,首先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灌装管向下运动,此时防滴板位于灌装管的出液口与灌装桶的桶口之间,将两者隔离开,直至撑板与灌装桶的表面接触,继续驱动灌装管向下运动,此时撑板不再运动,因此连接铰杆绕上端向上转动,与此同时带动支撑铰杆朝着远离灌装管的方向转动,由于半圆板通过安装杆与连接铰杆连接,因此当连接搅杆转动时,安装杆和半圆板随之一起运动,两块半圆板被从中间贴合的部分向两侧分开,从而使灌装管直对灌装桶桶口,然后进行液体灌装;灌装完成之后,驱动机构驱动灌装管向上运动,支撑铰杆和连接铰杆反向运动直至两个半圆板重新贴合拼装成防滴板,即防滴板回复到灌装管的正下方,灌装管滴落的液体便能够被吸液棉层吸附,这样在灌装桶输送的过程中,灌装管残余滴落的液体便被防滴板阻拦,不会滴落在桶外壁和传输带上;其中撑板的下表面附有具有一定粘性的粘层,能够保证灌装管向上运动时,下方具有足够的拉力保证支撑铰杆和连接铰杆能反向运动到初始位置之后,撑板才从桶表面离开;当初回复到始位置之后,由于两块半圆板水平贴合,因此灌装管继续向上运动时,由于两块半圆板之间相互的反作用支撑力,能够使连接铰杆无法再继续向下方转动,因此当向上运动的力大于撑板的粘力后,撑板便可离开桶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川泰和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北川泰和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278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压配电柜测温探视系统
- 下一篇:轴转速监测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