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板类钣金工件裁切缺口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325564.7 | 申请日: | 2019-08-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54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康强;李林;涂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制造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28/14 | 分类号: | B21D28/14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汤志强 | 
| 地址: | 07276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板 金工 件裁切 缺口 模具 | ||
一种薄板类钣金工件裁切缺口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与压力机设备上模座装配,由压力机上模座带动上模上下运动,在上模底面设有上模刃口,所述上模刃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工件上需裁切的缺口外廓形状一致,上模刃口在竖直面上的投影为楔形轮廓线;所述下模固定在压力机设备的下模座上,在下模上设置落料孔,所述落料孔边缘为下模刃口,下模刃口与上模刃口相对布置且形状尺寸相匹配。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薄板类钣金工件裁切缺口过程中废料反弹的问题,避免了在后序冲切操作时出现工件变形现象,达到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裁切模具,尤其是一种适于薄板类钣金工件裁切缺口的模具。
背景技术
如附图1、图2所示的一种薄板类钣金工件1,其横断面为带有翻边1-1的压型件,按照有关技术要求,在该薄板类钣金工件1生产过程中,需要在其翻边1-1上冲切加工缺口1-2。
如附图3所示,针对在所述薄板类钣金工件1冲切加工缺口的问题,一般采用上模2和下模3配合的裁切方式,上模2下压过程中,通过上模刃口2-1与下模3落料孔3-1边缘下模刃口3-2的挤压及剪切作用在工件翻边1-1上加工出缺口1-2,但是由于现有的冲切模具中上模2的上模刃口2-1呈平齐状态,冲切作业时废料1-3在挤压力作用下贴敷在上模刃口2-1处,当上模回程时,随着挤压力的消除,废料1-3极易出现反弹现象,而废料1-3反弹落到工件上后,在后序冲切操作中模具压到废料1-3上会导致工件变形,造成不合格品率的提升;另外,现有冲切模具的下模3落料孔3-1布置在工件的外侧,而操作台位于工件内侧,冲切过程中由于工件遮挡了操作者视线,使其难以直接观测到裁切部位废料状态,不能及时采取应对废料1-3反弹的措施;同时由于下模落料孔3-1孔口尺寸上下一致,存在废料1-3排出不通畅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板类钣金工件裁切缺口模具,旨在通过对上模和下模结构的改进,解决薄板类钣金工件裁切缺口过程中废料反弹的问题,避免在后序冲切操作时出现工件变形现象,达到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薄板类钣金工件裁切缺口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与压力机设备上模座装配,由压力机上模座带动上模上下运动,在上模底面设有上模刃口,所述上模刃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工件上需裁切的缺口外廓形状一致,上模刃口在竖直面上的投影为楔形轮廓线;所述下模固定在压力机设备的下模座上,在下模上设置落料孔,所述落料孔边缘为下模刃口,下模刃口与上模刃口相对布置且形状尺寸相匹配。
上述薄板类钣金工件裁切缺口模具,所述下模落料孔为阶梯孔结构,其下部外廓尺寸大于上部外廓尺寸,阶梯孔的阶梯面与下模上端面距离h=6mm。
上述薄板类钣金工件裁切缺口模具,所述上模刃口楔形轮廓线两侧与水平面夹角α=4.5°。
上述薄板类钣金工件裁切缺口模具,所述上模、下模落料孔布置在工件的内侧,它们与操作台位于工件的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薄板类钣金工件裁切缺口模具,它将上模刃口在竖直面上的投影设计为楔形轮廓线,冲切作业时,随着上模下压动作,上模刃口与下模刃口的挤压及剪切作用使得工件缺口裁切产生的废料贴敷在上模刃口处,并在竖直投影面上产生与上模刃口楔形轮廓线一致的形变,当上模回程时,随着挤压力的消除,废料反弹与上模刃口脱离,然后落入下模落料孔中,由于下模落料孔为阶梯孔结构,其下部外廓尺寸大于上部外廓尺寸,因此废料可以顺利排出。本实用新型还将上模、下模落料孔布置在工件的内侧,它们与操作台位于工件的同一侧,因此避免了工件遮挡操作者视线问题,使操作者能够直接观测到裁切部位废料状态,以便及时采取应对废料反弹的措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薄板类钣金工件裁切缺口过程中废料反弹的问题,避免了在后序冲切操作时出现工件变形现象,达到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制造分公司,未经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制造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255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厨房补风功能的新风系统及新风机
- 下一篇:一种车床自动夹紧驱动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