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碳化硅换热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25354.8 | 申请日: | 2019-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70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闫永杰;冯圣君;法比安.佩雷斯.托雷斯;安德鲁斯.威尔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三责精密陶瓷有限公司;南通三圣石墨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国GW传热工程公司;德国威尔克石墨公司;三责(上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9/02;F28F9/22;F28F21/00;C04B35/565;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王雨桐 |
地址: | 22601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碳化硅 模块 | ||
1.一种新型碳化硅换热模块,包括管板(1)、折流板(2)、换热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8)为两端连通的管道,换热管(8)设置有多根,多根换热管(8)组成换热管组(3),换热管组(3)与折流板(2)、管板(1)焊接为一体;所述换热管组(3)中相邻两根换热管之间的中心距离与换热管(8)的外径的比为1.2~1.5;
所述折流板(2)包括前折流板(6)、后折流板(7),前折流板(6)与后折流板(7)分布在换热管组(3)的两侧且前折流板(6)与后折流板(7)沿换热管组(3)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所述前折流板(6)、后折流板(7)上均开设有通孔,换热管(8)穿过通孔并在通孔处与换热管(8)无间隙的固定相接;
所述管板(1)设置有两个,分别为进口管板(5)、出口管板(9),进口管板(5)、出口管板(9)上分别开设有与换热管(8)相匹配的管孔(4),换热管(8)在一端无间隙的固定在进口管板(5)的管孔内、在另一端无间隙的固定在出口管板(9)的管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碳化硅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前折流板(6)与后折流板(7)之间的间距为换热管组(3)长度的1/8~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碳化硅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1)、折流板(2)、换热管组(3)均由碳化硅陶瓷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碳化硅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碳化硅换热模块呈方形或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碳化硅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1)、折流板(2)、换热管(8)在结合处涂覆焊料,焊料的涂覆厚度在100~500μm,焊料为碳化硅、聚碳硅烷、硅粉组成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三责精密陶瓷有限公司;南通三圣石墨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国GW传热工程公司;德国威尔克石墨公司;三责(上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通三责精密陶瓷有限公司;南通三圣石墨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国GW传热工程公司;德国威尔克石墨公司;三责(上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2535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扭矩传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离子注入机的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