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视镜防水翼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325277.6 | 申请日: | 2019-08-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54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朱玉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吕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12 | 分类号: | B60R1/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领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2 | 代理人: | 俞晨波 |
| 地址: | 201517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后视镜 防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视镜防水翼结构,包括壳体、镜片和防水翼,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镜片,所述壳体的上方设有防水翼,所述壳体与防水翼的连接处设有矩形槽,所述防水翼内嵌于矩形槽内且两端分别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矩形槽的底部设有条形通孔,所述防水翼的上表面设有向上凸起的弧形面,所述防水翼的下表面开设有从上至下分布的导流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的表面设有转动连接的防水翼,方便在汽车高速行驶时控制气流吹向镜片的表面,从而对镜片表面的水渍进行清洁,且防水翼在汽车停止后自动收回矩形槽内,能够有效地避免防水翼损坏,同时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便于在所有汽车上大规模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后视镜防水翼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后视镜位于汽车头部的左右两侧,以及汽车内部的前方。汽车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的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它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汽车后视镜属于重要安全件,它的镜面、外形和操纵都颇讲究。
目前,市场中现有的汽车后视镜多通过加热后视镜的表面,使水分蒸发,从而去除后视镜表面的水分,但是,结构较为复杂,不能在所有汽车上大规模使用,加大了汽车的生产成本。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视镜防水翼结构,通过在壳体的表面设有转动连接的防水翼,方便在汽车高速行驶时控制气流吹向镜片的表面,从而对镜片表面的水渍进行清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后视镜防水翼结构,包括壳体、镜片和防水翼,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镜片,所述壳体的上方设有防水翼,所述壳体与防水翼的连接处设有矩形槽,所述防水翼内嵌于矩形槽内且两端分别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矩形槽的底部设有条形通孔,所述防水翼的上表面设有向上凸起的弧形面,所述防水翼的下表面开设有从上至下分布的导流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防水翼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转动柱,所述防水翼与壳体的转动角度小于90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镜片上端位于条形通孔的内侧边缘处,所述镜片下端与壳体的连接处设有排水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条形通孔的横截面呈梯形结构,所述条形通孔的斜边向内倾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流槽的表面呈等腰梯形结构且上边缘的开口大于下边缘的开口,所述导流槽下边缘的开口与条形通孔接触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的表面设有转动连接的防水翼,方便在汽车高速行驶时控制气流吹向镜片的表面,从而对镜片表面的水渍进行清洁,且防水翼在汽车停止后自动收回矩形槽内,能够有效地避免防水翼损坏,同时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便于在所有汽车上大规模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后视镜防水翼结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后视镜防水翼结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水板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壳体-1,镜片-2,防水翼-3,矩形槽-4,条形通孔-5,弧形面-6,导流槽-7,转动柱-8,排水口-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吕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吕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252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渣自动破碎装置
- 下一篇:一种季铵碱水溶液连续浓缩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