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艾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23246.7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63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郭永利;王雨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永利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深圳瑞天谨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40 | 代理人: | 王昌花 |
地址: | 10004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艾灸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艾灸装置,艾燃烧室侧壁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调温定位孔,所述艾灸装置还包括定位插针,所述定位插针插入调温定位孔并伸入艾燃烧室内用于固定艾灸燃料;多个调温定位孔沿高度方向竖直排列,通过定位插针插入不同调温定位孔而调节定位插针的高度,以达到调节艾灸燃料的固定高度或艾灸燃料的燃烧高度,相应调节艾灸温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艾灸装置。
背景技术
古法艾灸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艾灸手段,有几千年的历史,古法艾灸的主要特点就是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是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根据灸后对皮肤刺激程度的不同,分有瘢痕灸和无瘢痕灸。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产生剧痛,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无瘢痕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拿掉,一般是以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古法艾灸的原理,一是通过艾条燃烧产生的热量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驱寒除湿等效果,二是借助艾草本身能通十二经络的特性。
古法艾灸虽然相较于近百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各种不与皮肤接触的间接灸如悬灸等现代艾灸方法具有更好的艾灸效果,然而由于古法艾灸的温度不易掌握,容易产生烫伤及灼痛的问题,因而极大地制约了古法艾灸的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艾灸装置,解决现有技术艾灸的温度不易掌握,容易产生烫伤及灼痛的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艾灸装置,包括顶盖和艾燃烧室,所述顶盖盖合在艾燃烧室顶部,艾燃烧室内用于加装艾灸燃料且供艾燃烧,艾燃烧室底部用于与施灸表面接触;艾燃烧室侧壁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调温定位孔,所述艾灸装置还包括定位插针,所述定位插针插入调温定位孔并伸入艾燃烧室内用于固定艾灸燃料;其中,
多个调温定位孔沿高度方向竖直排列,通过定位插针插入不同调温定位孔而调节定位插针的高度,以达到调节艾灸燃料的固定高度或艾灸燃料的燃烧高度,相应调节艾灸温度;和/或,
所述定位插针为旋转升降插针,旋转插针带动其固定艾灸燃料的一端在竖直方向从最低定位高度至最高定位高度作圆周运动,以达到调节艾灸燃料的固定高度或艾灸燃料的燃烧高度,相应调节艾灸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插针水平卡紧于调温定位孔内,向外伸出的一端由紧固件卡紧在调温定位孔外侧;所述定位插针为导流定位插针,为一种锥形中空插针,其底部开口且侧壁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通气孔,通气孔与插针的中空内部及外部贯通形成导流通道,定位插针插入艾灸燃料内,通过导流通道将艾灸燃料燃烧产生的艾烟以及产生的热量朝向穴位肤表方向集中地定向导流。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升降插针其向外伸出的末端配置有旋钮,转动旋钮带动旋转升降插针转动;其中,
所述旋转升降插针为Z型旋转升降插针,其插入艾灸燃料的一端为水平针尖,水平固定所述艾灸燃料于预定高度;或者,
所述旋转升降插针为双Z型旋转升降插针,其插入固定艾灸燃料的一侧包括两条针尖,水平固定所述艾灸燃料于预定高度;或者
所述旋转升降插针伸入艾燃烧室内的水平末端向上或向下弯折形成竖直针尖,以竖直向上或向下地固定艾灸燃料于预定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包括转向旋钮和拉紧旋钮;转向旋钮固定于旋转升降插针末端,通过转向旋钮旋转而带动旋转升降插针做圆周旋转,从而实现旋转升降插针位置的升降;拉紧旋钮通过旋转升降插针末端的螺纹与旋转升降插针相连,通过旋转拉紧旋钮,由螺纹配合拉紧旋转升降插针,从而固定旋转升降插针以固定艾灸燃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永利,未经郭永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232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流量计装配生产线
- 下一篇:一种小棒检测台链条用防堵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