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温针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22669.7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85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唐浩程;张卫华;杨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浩程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A61H3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牛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55 | 代理人: | 丁剑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针灸器,包括温针杯,还包括固定机构和针杆,所述固定机构安装在温针杯的底部,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对接座、承重支腿、辅助支脚、固定盘、限位孔、贴合阻帽、限位导柱和固定座,所述对接座安装在温针杯的底部,其中所述固定座安装在对接座的底部,所述固定座的顶部等距分布有多个限位导柱;通过设计安装在温针杯上的固定机构,实现了对不同高度承重支腿的便捷更换,且在限位孔和限位导柱的限位卡合下,避免了承重支腿的晃动,同时承重支腿和辅助支脚通过旋合固定,极大的便捷了对辅助支脚的拆卸更换,避免了皮肤感染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温针灸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针灸器。
背景技术
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现有的温针灸器在使用时,极其不便对支腿进行更换,同时支腿的支脚部分是直接与皮肤进行接触,重复使用极易导致皮肤感染,且温针灸器内置针杆与药材接触面积较小,从而造成极大的药材浪费,吸收效率较低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温针灸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针灸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温针灸器不便对支脚进行拆装更换,且针杆与药材接触面积较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温针灸器,包括温针杯,还包括固定机构和针杆,所述固定机构安装在温针杯的底部,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对接座、承重支腿、辅助支脚、固定盘、限位孔、贴合阻帽、限位导柱和固定座,所述对接座安装在温针杯的底部,其中所述固定座安装在对接座的底部,所述固定座的顶部等距分布有多个限位导柱,且所述固定盘套装在固定座的外侧,其中所述固定盘的内侧对应限位导柱的连接位置处开设有限位孔,且所述固定盘的一侧与所述承重支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针杆安装在温针杯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针杆包括手持部、刺穿部、螺型部和贴合阻帽,所述手持部的底端与所述螺型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型部的另一端与刺穿部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螺型部和刺穿部的连接位置处安装有贴合阻帽。
优选的,所述承重支腿上远离固定盘的一端螺接有辅助支脚,且所述承重支腿的剖面为L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温针杯的外侧均匀分布有多个通风孔。
优选的,所述手持部、刺穿部、螺型部和贴合阻帽为一体式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计安装在温针杯上的固定机构,实现了对不同高度承重支腿的便捷更换,且在限位孔和限位导柱的限位卡合下,避免了承重支腿的晃动,同时承重支腿和辅助支脚通过旋合固定,极大的便捷了对辅助支脚的拆卸更换,避免了皮肤感染的情况。
(2)通过设计安装在针杆上的螺型部,极大的增加了针杆与储藏在温针杯内药材的贴合面积,增加了针杆的传导效滤,同时在贴合阻帽和温针杯内侧基台的贴合,增加了温针杯和贴合阻帽连接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支脚和承重支腿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温针杯;2、对接座;3、承重支腿;4、辅助支脚;5、手持部;6、刺穿部;7、固定盘;8、限位孔;9、螺型部;10、贴合阻帽;11、限位导柱;12、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浩程,未经唐浩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226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老式住宅小区集中共享绿化健身设备
- 下一篇:一种杀菌锅热量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