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艾灸仪及其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13853.5 | 申请日: | 201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56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巍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A61H39/00;A61N1/18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易贤卫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艾灸 及其 控制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艾灸仪及其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模块、加热模块和按摩模块,由所述加热模块接收所述控制模块发出的加热信号,并根据所述加热信号给发热体加热;由所述按摩模块接收所述控制模块发出的按摩信号,并根据所述按摩信号输出脉冲波至按摩电极。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加热模块和按摩模块,可在进行艾灸理疗的同时还实现脉冲按摩理疗,进而避免出现灼伤皮肤的情况,而且还能加强理疗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艾灸仪及其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艾灸是一种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已经出现了艾灸仪,可对艾条、艾柱或艾饼进行加热后,将灸头直接用可调整松紧的缚带固定在被灸穴位上,当艾条、艾柱或艾饼被加热后,患者的皮肤同时被加热,其汗毛孔舒张,使艾绒的有效成份、挥发物迅速通过穴位经络,直接作用于病灶,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目的,磁疗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但是,如果只是采用加热理疗的模式,可能理疗效果不佳,而且在高热模式下,如果灸头长期保持一个位置不动,还可能出现灼伤皮肤的情况。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艾灸仪及其控制电路,可在艾灸理疗的同时还能进行脉冲按摩理疗,避免出现灼伤皮肤的情况,而且还能加强理疗的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艾灸仪的控制电路,与艾灸仪内设置的发热体和按摩电极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模块、加热模块和按摩模块,由所述加热模块接收所述控制模块发出的加热信号,并根据所述加热信号给所述发热体加热;由所述按摩模块接收所述控制模块发出的按摩信号,并根据所述按摩信号输出脉冲波至按摩电极。
优选的,所述的艾灸仪的控制电路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微处理器、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微处理器的PB7端连接所述加热模块,所述微处理器的PC0端、PC1端、PC2端、PC3端和PA7端均连接所述按摩模块,所述微处理器的VDD端、第一电容的一端和第二电容的一端均连接供电电源,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优选的,所述的艾灸仪的控制电路中,所述加热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MOS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PB7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MOS管的栅极和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MOS管的源极和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加热体的第一端,所述加热体的第二端连接供电电源。
优选的,所述的艾灸仪的控制电路中,所述按摩模块包括升压单元、载波调制单元和功率放大单元,所述功率放大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载波调制单元的输出端以及所述升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按摩电极,所述载波调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PC0端、PC2端和PC3端,所述升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PA7端和PC1端。
优选的,所述的艾灸仪的控制电路中,所述升压单元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三电容、第一电感、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和第三电容的一端均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PA7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电感的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和功率放大单元,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四电阻连接微处理器的PC1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巍,未经陈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138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