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行程二次顶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13774.4 | 申请日: | 201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52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吴飞;刘志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蓝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3 | 分类号: | B29C45/33;B29C45/40 |
代理公司: | 深圳余梅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519 | 代理人: | 钟火军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程 二次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行程二次顶出装置,其包括有上固定板,上固定板的下方设有能够上下升降的活动架,活动架上设有第一顶杆和翘杆,第一顶杆竖直设置,第一顶杆的上端穿过固定板,翘杆与活动架之间通过一转轴连接,借由转轴令翘杆能够在预设角度内摆动,翘杆的第一端抵接于第一顶杆的下端,固定板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上触位件,上触位件的下端与翘杆的第二端对齐,当活动架上升时,利用第一顶杆对上固定板上的工件施加一次推力,当上触位件对翘杆的第二端施力时,翘杆发生摆动并将第一顶杆向上顶起,利用第一顶杆对上固定板上的工件施加二次推力,进而实现二次顶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节省成本、稳定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成型后顶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小行程二次顶出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注塑工件而言,目前的注塑成形工艺中,工件顶出离型后因顶出件与工件存在接触关系,工件容易粘附在顶出件上,而且有时粘附力会大于取出装置对工件的吸附力,造成工件吸附取出失败,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次合模,则极易发生设备损坏等严重情况,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解决办法是增加取出装置的吸盘数量,或者通过调整气压来增加吸附力,但是这种情况会存在成本升高以及气压增压不足的缺陷,难以满足生产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省成本、稳定可靠的小行程二次顶出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行程二次顶出装置,其包括有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的下方设有能够上下升降的活动架,所述活动架上设有第一顶杆和翘杆,所述第一顶杆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一顶杆与所述活动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顶杆的上端穿过所述固定板且二者滑动连接,所述翘杆与所述活动架之间通过一转轴连接,借由所述转轴令所述翘杆能够在预设角度内摆动,所述翘杆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顶杆的下端,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上触位件,所述上触位件的下端与所述翘杆的第二端对齐,当所述活动架上升时,利用所述第一顶杆对所述上固定板上的工件施加一次推力,当所述上触位件对所述翘杆的第二端施力时,所述翘杆发生摆动并将所述第一顶杆向上顶起,利用所述第一顶杆对所述上固定板上的工件施加二次推力,进而实现二次顶出。
优选地,所述活动架上固定有竖直设置的第二顶杆,所述第二顶杆的上端穿过所述固定板且二者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顶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顶杆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活动架的下方设有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的顶部设有向上延伸的下触位件,所述下触位件与所述翘杆的第二端对齐。
优选地,所述第一顶杆的下端形成有凸缘,所述第一顶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夹设于所述凸缘与所述活动架之间,借由所述弹簧施加的弹力驱使所述第一顶杆向下滑动。
优选地,所述活动架上开设有一腔室,所述腔室的顶部设有开口,且所述开口与所述上触位件对齐,所述翘杆容置于所述腔室内。
优选地,所述活动架上开设有可供所述下触位件穿过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翘杆的第一端形成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顶面为向上凸出的弧面。
优选地,所述翘杆的第二端形成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的顶面为平面。
优选地,所述翘杆发生摆动时将所述第一顶杆向上顶起的行程≤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蓝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蓝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137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精度小型三角洲3D打印设备
- 下一篇:滴管加料纠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