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测量用行走小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11207.5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91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索西京;肖绍进;翟智纲;陈浩;王倩;朱武航;张玲玲;徐立丽;赵顺攀;韩晨柯;胡石洛;白亚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立为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30 | 分类号: | F16L55/30;F21V33/00;F16L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中州中***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测量 行走 小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测量用行走小车,包括条形的车厢,所述车厢内侧成型有沿长度方向成型的线材夹槽,该线材夹槽贯穿所述车厢的两端且顶部敞口,所述线材夹槽内侧设置有配合外部线材的夹持装置;所述车厢两侧的对称位置各设置有至少一个水平设置的侧车轮;所述车厢底部设置有两对底车轮,两对底车轮分别设置于所述车厢底部的两端,且没对底车轮对称分布在所述车厢底部的两侧。有益效果在于:保护线材,延长检测线材的使用寿命,且减少了线材与管道内壁的摩擦,提高线材输送的效率;通过照明组件在线材输送过程中照明,可便于对线材对应位置的输送状态进行观察,且可直接观察管道内壁状态,便于对管道内壁进行直观观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检测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道测量用行走小车。
背景技术
在地埋管道内部检测时,通常需要将具有专用检测功能的检测头连同检测线送入管道内部。检测线的输送过程中通常采用直送式,即直接从外部将检测线送入管道内部。现有的送线方式存在以下不足:1、送线过程中,线材与管道内壁直接摩擦,容易造成表皮损坏,降低了线材的使用寿命;2、送线过程中需要外部照明观察送线状态,操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管道测量用行走小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可卡接线材后辅助线材的输送,保护线材,并且可在输送过程中提供照明,便于对线材的输送状态进行观察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道测量用行走小车,包括条形的车厢,所述车厢内侧成型有沿长度方向成型的线材夹槽,该线材夹槽贯穿所述车厢的两端且顶部敞口,所述线材夹槽内侧设置有配合外部线材的夹持装置;
所述车厢两侧的对称位置各设置有至少一个水平设置的侧车轮;
所述车厢底部设置有两对底车轮,两对底车轮分别设置于所述车厢底部的两端,且没对底车轮对称分布在所述车厢底部的两侧。
采用上述一种管道测量用行走小车,将管道检测设备的线材卡入所述线材夹槽内,而后将车厢送入待检测的管道内部,推动线材,带动所述车厢在管道内部运动,通过底车轮和侧车轮与管道内壁的接触,可减少管道与线材之间的摩擦,且保护线材的表皮。
作为优选,所述车厢两侧各成型有一灯带槽,该灯带槽内设置有照明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照明组件包括灯带和透明的护罩,所述护罩边沿卡在所述灯带槽开口处且通过密封粘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灯带包括竖灯带和横灯带,所述竖灯带与所述横灯带一体成型且电连接,所述竖灯带内的照明部件朝向所述车厢侧面,所述横灯带内的照明部件朝向所述车厢顶部。
作为优选,所述侧车轮共设置有两对,且每对所述侧车轮分别设置于所述车厢同侧的两端;
所述车厢侧面成型有配合所述侧车轮的侧轮槽,所述侧车轮内的车轮轴分别与所述侧轮槽的上下侧壁转动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夹持装置为线材夹片,该线材夹片粘接固定在所述线材夹槽底部,且朝向所述线材夹槽中心一侧成型有若干夹持片;该线材夹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车厢的两侧面和底面均为外凸的弧面。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将检测线材卡入所述线材夹槽内,通过车厢配合侧车轮和底车轮,可防止线材直接与管道内壁接触摩擦,保护线材,延长检测线材的使用寿命,且减少了线材与管道内壁的摩擦,提高线材输送的效率;
2、通过照明组件在线材输送过程中照明,可便于对线材对应位置的输送状态进行观察,且可直接观察管道内壁状态,便于对管道内壁进行直观观察。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立为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立为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112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