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梁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10684.X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64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斌立;李津;李良鹏;周铭文;于斌;郭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晨旭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22 | 分类号: | B28B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梁模具,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端模、第二端模和若干个侧模,所述若干个侧模设置在第一端模和第二端模之间,位于若干个侧模上还设有固定脱模、安装吊点和工装支架,所述安装吊点设置在工装支架侧边,所述固定脱模设置在侧模一侧,且通过工装支架进行盖接固定,其组装灵活,能够有效的实现循环使用,避免材料浪费,并有效的降低预制梁柱的预制成本,同时满足了绿色施工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梁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推行装配式建筑,发展产业化建筑模式,因此催生了大量的预制墙板技术,现行的施工方法主要为采用木模钢模铝膜现浇混凝土,经过一定的养护时间,脱模后形成预制梁柱。现有方法存在的不足:
1. 现有模具只能针对单一工程中的单一尺寸梁柱使用,一旦某个工程结构件预制完成,专用的模具无法重复使用,只能废弃或者重新加工,由此造成的预制构件时模板材料的大量浪费,又增加了预制构件成本。
2. 现有的预制梁柱模具尺寸单一固定,无法满足多种尺寸需求的拼装,梁柱预制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操作人员,增大了人工投入。
3. 现有的施工方法需要在施工现场对模板进行切割拼接,噪音、粉尘对环境污染严重,不符合绿色施工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型技术层出不穷,监管部门及业主对于施工质量、成本、技术等要求越来越高,复杂死板、粗糙落后的技术方法,很难满足现代化精细化、灵活性的新型施工要求,将逐渐被淘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制叠合板模具,其组装灵活,能够有效的实现循环使用,避免材料浪费,并有效的降低预制梁柱的预制成本,同时满足了绿色施工要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预制梁模具,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端模、第二端模和若干个侧模,所述若干个侧模设置在第一端模和第二端模之间,位于若干个侧模上还设有固定脱模、安装吊点和工装支架,所述安装吊点设置在工装支架侧边,所述固定脱模设置在侧模一侧,且通过工装支架进行盖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第一端模和第二端模均采用上下拼接组成。
进一步,所述第一端模包括第一上端面板和第一下端面板,所述侧模通过第一上端面板和第一下端面板相互配合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端模包括第二上端面板和第二下端面板,所述侧模通过第二上端面板和第二下端面板相互配合固定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预制梁键槽,所述第一端模、第二端模和若干个侧模三者之间通过预制梁键槽进行连接限位固定。
进一步,所述预制梁键槽包括第一键槽、第二键槽和第三键槽,所述第一端模和第二端模上均设有第一键槽,所述第二键槽和第三键槽均设置在侧模上,其中,第二键槽的一端与第一键槽连接。
进一步,所述侧模边上还设有保护工装板,所述保护工装板位于工装支架下方,且通过工装支架进行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预制梁模具,其组装灵活,能够有效的实现循环使用,避免材料浪费,并有效的降低预制梁柱的预制成本,同时满足了绿色施工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预制梁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一种预制梁模具的第一端模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一种预制梁模具的第一端模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晨旭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晨旭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106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装搬运机构
- 下一篇:一种涨壳式预应力中空锚杆居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