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外翘片式换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10108.5 | 申请日: | 201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02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赵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和宏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42 | 分类号: | F28F1/42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轻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0 | 代理人: | 孙燕波 |
地址: | 2144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外 翘片式换 热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外翘片式换热管,属于换热技术领域。包括换热管本体,换热管本体(1)外壁开设数条轴向通长型外凹槽(1.2),数条所述外凹槽(1.2)沿换热管本体外壁环向均匀间隔设置,相邻所述外凹槽(1.2)之间构成通长的外垄(1.1),所述外凹槽(1.2)设置第一列外翘片,所述外垄(1.1)设置第二列外翘片,所述换热管本体(1)内壁开设数条轴向通长内凹槽(1.3),数条所述内凹槽(1.3)沿换热管本体(1)内壁环向均匀间隔设置,相邻所述内凹槽(1.3)之间构成通长的内垄(1.4),所述内凹槽(1.3)上设置内翘片(4)。本申请不仅提高了换热效率,而且在同一工况下,减少了换热管的根数,降低换热器的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外翘片式换热管,属于换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换热管是换热器的元件之一,用于两介质之间热量的交换。为了提高换热效率,往往需要两介质中间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翅片式换热管为了提高换热效率,在换热管管壁上通过增加翅片,增大换热管的外表面积,从而达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已有的换热管无论是缠绕式翅片换热管或者是镶嵌式翅片换热管其热交换效率仍不理想,且管体内部容易形成水垢,影响热传递效率。因此,同工况下,为达到较高的热交换效率,就需要增加额外的换热管根数,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内外翘片式换热管,具有更大的换热面积,显著提高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减少换热管的根数,降低换热器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外翘片式换热管,包括换热管本体,所述换热管本体外壁开设数条轴向通长型外凹槽,数条所述外凹槽沿换热管本体外壁环向均匀间隔设置,相邻所述外凹槽之间构成通长的外垄,所述外凹槽设置第一列外翘片,所述外垄设置第二列外翘片,所述换热管本体内壁开设数条轴向通长内凹槽,数条所述内凹槽沿换热管本体内壁环向均匀间隔设置,相邻所述内凹槽之间构成通长的内垄,所述内凹槽上设置内翘片。
较好地,所述第一列外翘片的若干外翘片沿轴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列外翘片的若干外翘片沿轴向间隔设置,且第一列外翘片和相邻的第二列外翘片错位布置。
较好地,位于同一所述内凹槽上的若干所述内翘片沿轴向间隔设置,相邻所述内凹槽上的内翘片错位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一种内外翘片式换热管,外凹槽上的第一列外翘片和外垄上的第二列外翘片错位布置的作用是增加热交换面积和延长热交换路径。而内凹槽上的内翘片的错位布置的作用则是增加热传导或热接收面积及延长传导路径,内垄的作用是促进介质的湍动。不仅提高了换热效率,而且在同一工况下,减少了换热管的根数,降低换热器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内外翘片式换热管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内外翘片式换热管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内外翘片式换热管的俯视图;
图中1换热管本体、1.1外垄、1.2外凹槽、1.3内凹槽、1.4内垄、2第一列外翘片、3第二列外翘片、4内翘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和宏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和宏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101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抽油杆防偏磨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数控机床高度可调物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