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竹复合管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08349.6 | 申请日: | 201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61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叶柃;张淑娴;姜夏云;邱乾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鑫宙竹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叶柃 |
主分类号: | F16L37/02 | 分类号: | F16L37/02;F16L9/16;B29D2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地址: | 3112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管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竹复合管连接结构,属于竹复合管连接技术领域,其通过将竹复合管的一端设置为具有挡台和密封槽的管道插口,并对应两待连接竹复合管上的管道插口设置呈筒状的束节,使得两竹复合管的管道插口可分别插入束节的两端,实现两竹复合管的对应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竹复合管连接结构,其结构简单,制备过程便捷,可有效克服现有竹复合管连接结构成型过程中的工艺缺陷,降低成型部件的废品,减少材料的浪费,节约竹复合管连接结构的制备成本和应用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竹复合管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复合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管道的应用十分广泛。常见的管道连接方式有螺纹连接、法兰连接、焊接、管道承插口连接、卡套式连接、热熔连接和沟槽连接等。这些连接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中的各类管道工程中。但是,对于竹复合管道而言,其以竹子作为主要的原材料,由于竹材的特殊性,使得现有的接口连接方法不能有效适用。
目前,用于管道连接的束节大多需要配合螺纹来实现密封连接,并通常用作金属管道或者塑料管道的连接,例如现有专利CN 201120215013.2中公开的“水管束节接头结构”,而上述束节接头结构无法有效适用于竹复合管的连接。
鉴于此,在本申请人的在先专利申请CN 104266017 A中,提出了一种用于连接竹复合管的管束节的制备方法、安装方法及该管束节,通过其中特殊设计的管束节结构,可有效实现竹复合管的连接,一定程度上满足竹复合管道的连接需求。但是,在上述管束节结构的测试、应用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上述管束节结构的成型工艺存在一定的缺陷:管束节的密封圈安装槽作为束节结构的应力集中处,其难以采用上述在先专利中的成型方法一次成型,由于橡皮圈较薄、较软,在束节缠绕成型时,容易在密封圈安装槽的位置形成弧面而非直角面,且束节成型后又不能通过切割打磨的当时来加工密封圈安装槽,否则会损坏束节的内衬面,影响束节的防水、耐老化特性。此外,在先专利中利用束节连接竹复合管的工艺没有足够的限位措施,容易导致束节的纵向位移,影响竹复合管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竹复合管连接结构,可有效实现两竹复合管道的准确连接,得到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的竹复合管连接结构,降低竹复合管的应用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竹复合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束节和连接在该束节两端的两竹复合管;
所述束节呈筒状结构,其具有由内及外依次缠绕粘结而成的束节内衬层和束节结构层;
两所述竹复合管分别以一端同轴伸入所述束节中,两个连接所述束节的端部分别为外径不大于该束节内径的管道插口;所述管道插口的外周上沿环向缠绕粘结设置有一定宽度的挡台,所述挡台的外径大于所述束节的内径,并以其一侧端面抵接所述束节的端面;同时,伸入所述束节内的管体外周壁面上开设有若干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容置有密封圈,其沿环向开设,且深度不大于密封圈的厚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道插口的端部外周沿环向开设有倒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槽为沿所述竹复合管轴向间隔开设的多个;进一步为间隔开设的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束节的两端内周壁面上沿环向开设有修整角,并在所述束节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喇叭口”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竹复合管具有由内及外依次缠粘结而成的管道内衬层和管道结构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道内衬层和/或所述束节内衬层包括由内及外依次缠绕粘结的若干层竹纤维、若干层针织毡和若干层网格布,且所述网格布树脂载量应>20g/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鑫宙竹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叶柃,未经浙江鑫宙竹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叶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083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境监测用GPS定位设备
- 下一篇:一种拉力测试夹具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