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组件、显示装置及生物特征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07785.1 | 申请日: | 201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01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田浦延;李问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6K9/00;G09F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组件 显示装置 生物 特征 检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组件,包括基底;多个第一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基底上,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单元彼此间隔排布,且正对所述显示面板设置,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单元用于朝上方的显示面板面发光地提供可见光的背光光束,所述背光光束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和第二发光单元,用于发射检测光束,所述检测光束的波长不同于所述背光光束的波长,所述检测光束能够用于外部对象的生物特征检测、图像生成、坐标检测。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和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组件、显示装置及生物特征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于手机、平板电脑、相机等电子产品,用户要求具有更多功能和时尚外观。目前,手机的发展趋势是具有较高的屏占比同时具有前置摄像头自拍和人脸识别等功能。而随着生物特征检测系统支持的功能越来越丰富,需要设置的元件数量也越来越多,需要占据一部分生物特征检测系统正面的显示区域的位置,影响美观和用户体验。
近来,为了实现全面屏或接近全面屏效果,屏下生物特征检测技术应运而生,也就是将生物特征检测模组放在显示装置的下方,通过显示装置发送或接收光束以实现生物特征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屏下生物特征检测的背光组件、显示装置及生物特征检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背光组件,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背光组件上方的显示面板,所述背光组件能够透过所述显示面板发射检测光束到外部对象,从外部对象返回的成像光束能够透过所述显示装置传输到位于所述背光组件下方的一个检测模组,所述检测模组接收所述成像光束并转换为对应的电信号以获取外部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所述背光组件包括基底;多个第一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基底上,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单元彼此间隔排布,且正对所述显示面板设置,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单元用于朝上方的显示面板面发光地提供可见光的背光光束,所述背光光束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和第二发光单元,用于发射检测光束,所述检测光束的波长不同于所述背光光束的波长,所述检测光束能够用于外部对象的生物特征检测、图像生成、坐标检测,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其中,所述基底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单元和/或第二发光单元为LED、Mini-LED或Micro-LED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成像光束为外部对象反射和/或透射的所述检测光束,所述检测光束包括或为近红外光。
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单元在基底上形成面光源,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在所述基底上具有阵列分布、网格分布或非规则排布。
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组位于所述基底下方,所述基底能够透射所述检测光束,所述检测模组透过所述基底接收所述成像光束。
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基底上方时:所述基底具有对应所述检测模组的开孔,所述检测模组透过所述开孔接收所述成像光束;或者所述基底具有对应所述检测模组的透光区域,所述透光区域能够透过所述成像光束,所述透光区域的材料和所述基底其他部分的材料不相同,所述检测模组对应所述透光区域设置在所述背光组件下方;或者所述基底能够透射所述成像光束。
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基底下方时:所述基底具有对应所述检测模组和第二发光单元的开孔,所述第二发光单元透过对应开孔透射所述检测光束,所述检测模组透过对应开孔接收所述成像光束;或者所述基底具有对应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检测模组的透光区域,所述透光区域能够透过所述检测光束和成像光束,所述透光区域的材料和所述基底其他部分的材料不相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检测模组分别对应所述透光区域设置在所述背光组件下方;或者所述基底能够透射所述检测光束和成像光束。
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尺寸级别在10微米~500微米之间,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尺寸级别在10微米~500微米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077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风量有机废气催化焚烧炉
- 下一篇:一种杀菌防潮塑料包装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