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往复刮吸泥机多级斜板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06800.0 | 申请日: | 201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35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春;周国亚;李贺;赵晓东;吴波;王鹏鹞 | 申请(专利权)人: | 鹏鹞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2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天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蒋何栋 |
地址: | 21421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往复 刮吸泥机 多级 沉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往复刮吸泥机多级斜板沉淀池,池体底部设有往复式刮吸泥装置,往复式刮吸泥装置上方设有多级斜板,往复式刮吸泥装置包括导轨以及搁置在导轨上的支撑架,支撑架由若干一号支撑杆和若干二号支撑杆组成,二号支撑杆底部连接有刮板,支撑架上固定有吸泥主管,吸泥主管侧壁设有若干吸泥支管,吸泥支管上设有若干吸泥小管,池体的一端底部设有若干伸缩气缸,伸缩气缸伸缩杆端部和支撑架连接,池体内还设有出泥管,出泥管一端和吸泥主管通过柔性管路或嵌套管路连接,出泥管另一端伸出池体顶面。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多级斜板,有效利用池深,增大有效沉淀面积;短距离往复式运动的刮吸泥装置,缩短污泥停留时间,防止斜板填料堵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往复刮吸泥机多级斜板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是水处理工艺中泥水分离的重要环节,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出水水质。传统泥水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是分开的,通常是曝气区污泥靠自重或泵排到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沉淀池的形式也分为平流式、竖流式、辅流式等多种形式,但一般是设置一个或多个泥斗,污泥部分外排、部分加压后回流至生物反应池。
传统仅仅依靠重力的沉淀池存在沉淀效果差、沉淀时间长、跑泥严重,影响出水水质的现象。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依托浅池理论相继出现了多种高效沉淀池,如斜管沉淀池、斜板沉淀池、迷宫沉淀池、混凝絮凝沉淀及污泥浓缩集于一体的高密度沉淀池等,使得沉淀池的处理能力得到提高,沉淀时间大大缩短。此外,为了节省管网投资,部分改良型的污水处理装置中,将斜管/斜板等沉淀池和生物反应池采用一体设计建造。然而上述斜管/斜板/迷宫等各沉淀池(包括同向、异向、横向沉淀池)都有下述缺点:
(1)对原水浊度变化适应性较差,易被堵塞;
(2)沉淀污泥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厌氧上浮造成斜板(管)填料堵塞,影响出水水质。
以上几点造成斜板填料堵塞严重,如设置固定式反冲洗装置,投资大、反冲效果差、操作复杂,使得上述沉淀池运行效果不理想。
如将斜板和刮吸泥机构结合起来使用,斜板会对顶部设置的驱动/传动机构及吸泥/排泥机构造成影响;同时随着沉淀池效率的提高,为缩短污泥停留时间,需要采取短程刮吸泥的形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往复刮吸泥机多级斜板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多级斜板,有效利用池深,增大有效沉淀面积;提高沉淀池的效率及其对原水浊度的适应性;短距离往复式运动的刮吸泥装置,提高机械结构的可靠性;短程吸泥提高大流量水流下的污泥收集效率,缩短污泥停留时间,防止其厌氧上浮造成斜板填料堵塞。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往复刮吸泥机多级斜板沉淀池,包括长方体结构的池体,池体底部设有往复式刮吸泥装置,往复式刮吸泥装置上方设有多级斜板,多级斜板和往复式刮吸泥装置之间设有进水口,池体侧壁设有出水口位于多级斜板上方;往复式刮吸泥装置包括两条以上沿池体的长度方向布置的导轨以及搁置在导轨上沿导轨长度方向滑动的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在导轨上滑动的滑块,支撑架由与池体长边平行的若干一号支撑杆和与池体宽边方向平行的若干二号支撑杆组成,二号支撑杆底部连接有刮板,支撑架上固定有吸泥主管,吸泥主管和池体的长度方向平行,吸泥主管侧壁设有若干吸泥支管,吸泥支管上设有若干通向池体底部的吸泥小管,池体的一端底部设有沿池体长度方向伸缩的若干伸缩气缸,伸缩气缸伸缩杆端部和支撑架连接,伸缩气缸的伸缩方向沿池体的长度方向,池体内还设有出泥管,出泥管一端和吸泥主管通过柔性管路或嵌套管路连接,出泥管另一端伸出池体顶面和吸泥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鹏鹞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鹏鹞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068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