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使用堆肥土壤进行模拟的岸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04190.0 | 申请日: | 201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84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代娟;王家生;何苗;李荣辉;郝婕妤;毛冰;周建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C02F9/14;C05G3/80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孔敏 |
地址: | 43001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堆肥 土壤 进行 模拟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堆肥土壤进行模拟的岸坡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碎石层、岸坡原状土层、堆肥土壤与岸坡原状土及生物碳颗粒层、堆肥土壤层,其中岸坡原状土层位于碎石层之上,厚度为50cm,堆肥土壤与岸坡原状土及生物碳颗粒层厚度为30‑50cm,堆肥土壤层厚度为20‑30cm。本实用新型使用岸坡生态土壤可为岸坡生境提供微生物及养分,同时又能增强土壤透气性,稳固岸坡结构,坡面径流净化土壤水体,减少富营养化导致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使用堆肥土壤进行模拟的岸坡结构。
背景技术
河湖岸坡土壤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聚居的场所,这些微生物在土壤功能的体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和水、热等环境因素变化敏感,特别是河岸带水陆交界,反映土壤和水体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与河岸带土壤本身构成了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为河岸带植被和生物提供生存环境。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土地利用方式发生的急剧变化显著影响了土壤环境。城镇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涉及锌(Zn)、铅(Pb)、铜(Cu)和汞(Hg)四种重金属元素。随着城镇人口的高度集和人类的日常生活生产,大量的氮(N)、磷(P)等营养元素进入城镇生态系统。近年来,城镇土壤生源要素(如碳、氧、氢、氮和磷等)污染已经成为城市污染源之一,大部分城市土壤具有较高的磷素含量。同时,城市土壤中的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居住区花园绿地和工业区附近的含量较高,呈现从中心城区向郊区逐渐递减的趋势。抗生素是生态环境中的一类新型污染物,能够诱导土壤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潜在威胁。
河湖岸坡土壤环境与城镇土壤环境紧密相连。一方面,岸坡土壤不断受到城镇生活生产固体废弃物和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在河湖水体的长期浸泡及冲刷下,河岸带坡面径流及其携带的物质对河湖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极大。岸坡径流裹挟大量物质及泥沙进入水体,其面源污染不仅造成河湖淤积,大量营养盐的输入,使河湖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质遭受严重污染。
目前,河湖岸坡土壤主要是岸坡原状土或当地建筑弃渣。岸坡加固时,部分采用无纺布袋装裹园艺土壤加肥料的方式对岸坡土壤进行补给,而肥料的使用极易对河湖水体造成污染。
对试验区岸坡土壤进行检测,土壤中含有部分大于2mm的粗骨物质,粗骨物质主要由少量自然石块碎屑,大量混凝土、砖块等人工合成的物质组成。粗骨物质与土壤土粒之间空隙较大,土壤中含沙粒量85%以上,透水性强,保水保肥能力差,土温变化剧烈。土壤水分的快速流失,增加了土壤污染对地下水的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堆肥土壤进行模拟的岸坡结构,其可为岸坡生境提供微生物及养分,同时又能增强土壤透气性,稳固岸坡结构,坡面径流净化土壤水体,减少富营养化导致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一种使用堆肥土壤进行模拟的岸坡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碎石层、岸坡原状土层、堆肥土壤与岸坡原状土及生物碳颗粒层、堆肥土壤层,其中岸坡原状土层位于碎石层之上,厚度为50cm,堆肥土壤与岸坡原状土及生物碳颗粒层厚度为30-50cm,堆肥土壤层厚度为20-30cm。
进一步的,堆肥土壤层和堆肥土壤与岸坡原状土及生物碳颗粒层中的堆肥土壤粒径为1-2微米。
进一步的,堆肥土壤层和堆肥土壤与岸坡原状土及生物碳颗粒层中的堆肥土壤采用不含油脂和盐分的厨余废弃物与农作物产品,同蘑菇菌棒经堆肥处理后与生物碳颗粒混合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未经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041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拉杆总成
- 下一篇:一种新型高隔离度的大功率雷达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