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垂直交叉上跨市政管道的安装支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304034.4 | 申请日: | 2019-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18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 发明(设计)人: | 奚浩哲;程彦雄;吕利;安凯男;刘庆宇;邓跃;罗达妮;王文涛;蒋靓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3/10 | 分类号: | F16L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周娓娓;晁璐松 |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垂直 交叉 市政 管道 安装 支架 | ||
一种垂直交叉上跨市政管道的安装支架,包括下管容纳部和上管横跨固定部,下管容纳部包括竖向支撑板和水平支撑板,竖向支撑板的底部各自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底座,上管横跨固定部居中落置并固定连接在水平支撑板的上侧,上管横跨固定部包括支撑柱、下半片抱箍和上半片抱箍,支撑柱的顶部承托下半片抱箍的底部,上半片抱箍和下半片抱箍围合形成横向的抱箍空间。本实用新型上下两部分分别对上管和下管进行限位,结构设计巧妙,能实现空间上垂直交叉市政管道的同步施工,达到快速施工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市政管线用具,特别是一种垂直交叉上跨市政管道的支架。
背景技术
在地下市政综合管线施工中,往往遵循先深后浅的施工原则,当下方管道施工而无法回填时,上方垂直交叉管道便无法进行施工。因此在大体量、工期紧的工程背景下,为达到快速施工的目的,急需设计一种在下方管道还未回填时即可互不影响进行上方管道施工的安装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垂直交叉上跨市政管道的安装支架,要解决现有地下市政综合管线施工下方管道施工无法回填时,上方垂直交叉管道边无法进行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垂直交叉上跨市政管道的安装支架,包括下管容纳部和上管横跨固定部,
所述下管容纳部为门型件,包括两侧的竖向支撑板和连接两个竖向支撑板顶部的水平支撑板,所述竖向支撑板和水平支撑板围合形成供下部管道穿过的纵向容纳空间,
所述竖向支撑板的底部各自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底座,
所述上管横跨固定部居中落置并固定连接在水平支撑板的上侧,
所述上管横跨固定部包括支撑柱、下半片抱箍和上半片抱箍,
所述支撑柱纵向设置,底部固定连接在水平支撑板的上侧,所述支撑柱的顶部承托下半片抱箍的底部,所述上半片抱箍和下半片抱箍正对设置,上半片抱箍和下半片抱箍均为半圆环状,两者围合形成横向的抱箍空间,上半片抱箍的两端均向外弯折形成上连接耳,下半片抱箍的两端均向外弯折形成下连接耳,上连接耳和下连接耳上均开有连接耳孔并通过贯穿连接耳孔的连接耳螺栓锚固。
所述竖向支撑板的底端部相对上部扩大。
所述支撑板底座为纵向条形板,所述支撑板底座的长度大于竖向支撑板的宽度。
所述纵向容纳空间的高度大于下管的直径,竖向支撑板的间距也大于下管的直径。
所述支撑柱为矩形柱,长度沿纵向设置,宽度沿横向设置,支撑柱的底部居中固定连接有纵向的支撑柱条形连接板,支撑柱条形连接板宽度大于支撑柱的宽度,所述支撑柱条形连接板长度超出支撑柱的长度,支撑柱条形连接板的两端超出支撑柱的部分各自形成支撑柱连接耳板。
所述支撑柱连接耳板的纵向长度不大于水平支撑板的纵向长度,所述支撑柱连接耳板上开有支撑柱连接孔,所述支撑柱连接孔是纵向长孔,支撑柱连接孔的下侧对应位置的水平支撑板上开有预留孔,支撑柱连接孔和预留孔通过贯穿两孔的支撑柱连接螺栓锚固。支撑柱连接孔和预留孔通过贯穿两孔的支撑柱连接螺栓锚固。
所述支撑柱为空心柱,支撑柱与下半片抱箍为一体成型或者分体焊接连接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上下两部分分别对上管和下管进行限位,下管设计纵向容纳空间,保证下管可在其中活动,不影响下管回填,上部结构则设计成抱箍形式,限制上管的活动范围,保证上管与下管之间施工互不影响。下管容纳部设计稳定底座,保证整个支架的稳定性,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均采用可拆卸的螺栓进行连接,可以在工厂预制多个尺寸,在实际施工中,根据管道尺寸进行更换,施工效率提高,方便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040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