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外冲液加注结构的气缸式电极丝导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02267.0 | 申请日: | 201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98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宝泉;黄正辉;蒋锡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微研精微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H1/00 | 分类号: | B23H1/00;B23H1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启新 |
地址: | 21407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外冲液 加注 结构 气缸 电极 导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外冲液加注结构的气缸式电极丝导向装置,包括导向结构、外冲液加注结构和气缸式常开夹子,其中外冲液加注结构包括水帽和注液端,气缸式常开夹子包括气缸和夹紧机构,导向器座的下端和水帽上端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和阶梯结构,两段阶梯处分别设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导向器座的上端向四周延伸形成凸台,气缸安装在凸台处。本实用新型能使外冲液沿水帽内部均匀进入加工处,防止因外冲液冲力不均导致加工孔形变,也使外冲液能进入直接冲淋难以进入的加工孔孔隙,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同时本实用新型能准确地控制夹紧力度,且电极丝的最大变形不超出电极丝在导向器中的安装空间,提高了电火花加工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火花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带有外冲液加注结构的气缸式电极丝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电火花加工时,由于电极丝细而长,在长距离控制时,容易产生形变、弯折、扭曲等问题,影响加工精度。因而在电火花加工机床的下端通常设置有电极丝导向装置,对电极丝的进给和收回起导向作用,该装置能维持电极丝加工方向的准确和稳定。电极丝导向装置上设有电极丝常开夹子,且运行过程中需要使用外冲液来辅助加工。
其中电极丝常开夹子通常设置于导向器上,是为电火花加工机床设计的一种辅助夹丝工具,在加工进丝过程中常开夹子保持打开状态。传统的常开夹子都是采用电磁铁驱动塑料压丝块将电极丝固定于夹持面上,保证电极丝在电火花加工机床上部的常闭夹子打开时,电极丝不会因重力或其他外力发生相对于机床的运动。这种方式夹丝力度,且因空间位置有限往往只能采用迷你型推出式电磁铁,长期使用时电磁铁容易失效,影响进丝加工的精度和使用安全。部分机床也对该结构做出过改善,将常开夹子设计为气囊涨紧式,但是气囊做涨紧运动时夹紧力难以控制,电极丝容易因受力不均而弯曲,且气囊涨紧式结构复杂,维修不便。
电火花外冲液能辅助电火花加工去除加工屑,在电火花加工领域广泛应用。目前在加工航空发动机叶片气膜孔时,普遍使用黄铜中空电极丝,在加工件将要打透时,由于缺少阻力外冲液会从加工孔口直接射出,且注液器倾斜设置,因而外冲液射入气膜孔的方向与气膜孔之间形成一个较大的夹角,严重影响到气膜孔的加工口状态。此外原有的外冲液只能在加工件浅表面起作用,当加工深度增加时,电极丝和待加工气膜孔的间隙狭小,外冲液难以进入,加工效率明显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带有外冲液加注结构的气缸式电极丝导向装置,将气缸式常闭夹子与外冲液加注结构结合应用于电极丝导向装置上,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兼具上述两种结构的特点,相较传统的表面直接冲淋结构,在导向器座下方增加一个导向器外冲水帽,引导外冲水沿电极丝均匀进入气膜孔内,保证了加工孔形的稳定和一致;且气缸式电极丝常开夹子能够精确控制电极丝的夹紧力度,夹紧力均匀稳定,电极丝夹紧后偏移量小,避免了传统夹持方式夹紧力调整困难及电极丝大幅度不可控形变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微研精微机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微研精微机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022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