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通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01072.4 | 申请日: | 201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17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慕云;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慕云 |
主分类号: | F24F7/06 | 分类号: | F24F7/06;F24F13/28;F24F11/89;F24F11/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99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通风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通风装置,包括通风盘、温湿度传感器和静电除尘盘,所述通风盘的表面四周开有风口,所述通风盘的内部四周卡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部一端卡接有滤网,所述通风盘的底端与温湿度传感器相卡接,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表面开有检测口。该种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口、PM2.5传感器、连接线和风机,方便通过检测口对室内的空气进行温度和湿度的检测,通过内部的PM2.5传感器对空气中大于PM2.5含量的颗粒进行检测,当空气中气体颗粒值大于PM2.5传感器所设定的值时,会通过连接线使得风机进行工作,通过设定好PM2.5传感器的指定指数方便实现智能化控制风机进行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通风又称换气,是用机械或自然的方法向室内空间送入足够的新鲜空气,同时把室内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污浊空气排出,使室内空气满足卫生要求和生产过程需要。建筑中完成通风工作的各项设施,统称通风设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情况下普遍都是在室内度过的,而对于室内通风来说,传统房屋的通风方式都是采用开窗透气的方式来进行的,空气中的颗粒无法达到有效吸附,这类方式在进行通风时,较为被动,无法实现智能化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通风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通风装置,包括通风盘、温湿度传感器和静电除尘盘,所述通风盘的表面四周开有风口,所述通风盘的内部四周卡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部一端卡接有滤网,所述通风盘的底端与温湿度传感器相卡接,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表面开有检测口,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内部中部与PM2.5传感器卡接,所述通风盘的顶端中部通过螺纹环与静电除尘盘固定连接,所述静电除尘盘的内部表面四周固定连接有负极板,所述负极板的一侧通过电磁网固定连接有正极板,所述静电除尘盘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的顶端套接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换气扇,所述温湿度传感器通过连接线与风机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信号传输器。
进一步地,所述风口共设置有多个,所述风口均匀分布在通风盘的表面四周,所述风口与连接管相接,所述风口呈椭圆孔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PM2.5传感器的型号为SDS011,所述PM2.5 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线和信号传输器与风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PM2.5传感器为可拆卸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滤网呈圆形环状结构,所述滤网的目数为 200-400目,所述滤网与连接管的表面四周紧密相接。
进一步地,所述换气扇与通风管处于同一轴心,所述换气扇共设置有多片扇叶。
进一步地,所述负极板与正极板位置相对应,所述负极板正对连接管的一端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的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螺钉,所述风机与通风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种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口、PM2.5 传感器、连接线、信号传输器和风机,方便通过检测口对室内的空气进行温度和湿度的检测,通过内部的PM2.5传感器对空气中大于PM2.5含量的颗粒进行检测,当空气中气体颗粒值大于PM2.5 传感器所设定的值时,会通过连接线中部的信号传输器使得风机进行工作,通过设定好PM2.5传感器的指定指数方便实现智能化控制风机进行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慕云,未经刘慕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010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餐厨垃圾收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施工地基用振动桩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