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餐厨垃圾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97763.1 | 申请日: | 201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09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沈卫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阿鲁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3/00 | 分类号: | B65F3/00;B65F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 代理人: | 祝进 |
地址: | 225100 江苏省扬州市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收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餐厨垃圾收集装置,包括桶体,所述桶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桶盖,所述桶盖的顶部贯穿活动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螺纹筒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蓄电池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桶体、桶盖、转盘、推手、内筒、环形管、出液阀、车轮、蓄电池箱、蓄电池、导流板、水箱、进水阀、进水管、水泵、出水管、第一把手、压板、螺纹柱、螺纹筒、微孔、通孔、放置槽和支撑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厨余垃圾收集装置,无法对厨余垃圾进行固液分离,使得收集后的厨余垃圾不便于进一步的处理,且清洗较为麻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收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餐厨垃圾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
在餐厅厨房工作时,常会产生大量的厨余垃圾,因此需要用到垃圾收集装置对这些厨余垃圾进行回收,现有的厨余垃圾收集装置,无法对厨余垃圾进行固液分离,使得收集后的厨余垃圾不便于进一步的处理,且清洗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餐厨垃圾收集装置,具备对厨余垃圾进行固液分离和自身具备清洗功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厨余垃圾收集装置,无法对厨余垃圾进行固液分离,使得收集后的厨余垃圾不便于进一步的处理,且清洗较为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餐厨垃圾收集装置,包括桶体,所述桶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桶盖,所述桶盖的顶部贯穿活动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螺纹筒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桶体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内筒,所述内筒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桶体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支撑板配合使用的放置槽,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放置槽活动连接,所述内筒的底部开设有微孔,所述桶体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顶部的左侧连通有进水阀,所述水箱顶部的右侧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顶部连通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右侧与桶体固定连接,所述水泵的右端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贯穿至桶体的内腔并连通有环形管,所述环形管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环形管的靠近桶体的一侧与桶体固定连接,所述桶体底部的右侧连通有出液阀,所述桶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车轮,所述桶体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箱,所述蓄电池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蓄电池。
优选的,所述螺纹柱的表面和螺纹筒的连接处螺纹连接,所述桶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流板。
优选的,所述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碾压齿,碾压齿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压板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桶盖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所述桶盖的右侧与桶体的连接处通过铰链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微孔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于内筒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车轮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布于桶体底部的四角,所述内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流圈。
优选的,所述桶体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手,所述推手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通孔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于环形管的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桶体、桶盖、转盘、内筒、环形管、出液阀、蓄电池箱、蓄电池、导流板、水箱、进水阀、进水管、水泵、出水管、第一把手、压板、螺纹柱、螺纹筒、微孔、通孔、放置槽和支撑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厨余垃圾收集装置,无法对厨余垃圾进行固液分离,使得收集后的厨余垃圾不便于进一步的处理,且清洗较为麻烦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阿鲁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阿鲁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977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