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裂缝深度检测时的测距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21296975.8 申请日: 2019-08-12
公开(公告)号: CN210533306U 公开(公告)日: 2020-05-15
发明(设计)人: 杜艳兵;张超兵;郝利斌;杨培勇;马占洲;赵文敏;辛俊红;白芸;黄志杰;张龙龙;王洪涛;张晶晶;刘铭;李琪;王璐光;薛罡;李宇;郝一凡;赵宇;乔栋;曹晶;安瑞相;陈永;岳星;任波涛;姚圣军 申请(专利权)人: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山西华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1B17/00 分类号: G01B17/00
代理公司: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代理人: 朱源
地址: 100036***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混凝土 裂缝 深度 检测 测距 装置
【说明书】: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裂缝深度检测时的辅助装置,具体为一种混凝土裂缝深度检测时的测距装置。一种混凝土裂缝深度检测时的测距装置,包括测距板,测距板的中部为长条状的中空区域,该中空区域作为测距板的测量区,测距板上在中空区域中间位置设置0刻度作为基准,测距板上0刻度左右两侧等距离位置分别设置相同刻度值,刻度值构成读数区,测距板的四角位置处设置为测距板的固定点。在声时测量时,将T和R两个换能器置于测距板上,通过测距板上的刻度值控制两个换能器内边缘间距。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距装置对换能器内边缘距离进行控制,减少了人为误差的影响,保证了测距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裂缝深度检测时的辅助装置,具体为一种混凝土裂缝深度检测时的测距装置。

背景技术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混凝土材料已经成为城市、乡镇、公路、桥梁、港口、码头等建设工程中应用最广、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随着混凝土结构的广泛应用,裂缝问题已成为影响现代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房建、桥梁等领域,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已成为普遍现象。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牵涉到方方面面复杂的因素,如设计、施工工艺、混凝土的原材料及配比、气候环境等。解决裂缝问题是一个庞大、系统的工程。总之,混凝土内各种因素产生的内应力和其抗拉能力是一个矛盾体,当内应力大于其抗拉能力的时候,就必然产生裂缝;相反,当其抗拉能力大于其内应力时,就不产生裂缝。当混凝土结果出现裂缝后,首先应进行裂缝检测,检测内容包括裂缝宽度检测、裂缝深度检测,裂缝检测的结果为后期混凝土加固、修补等提供依据,因此,混凝土裂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混凝土裂缝检测的内容包括裂缝宽度检测和裂缝深度检测。裂缝宽度检测通常采用读数显微镜,它是由光学透镜与游标刻度等组成的复合仪器,用于检测混凝土和其他材料的裂缝宽度的裂缝读数显微镜,自带冷光源,确保在无光线的情况下也能看到清晰的裂缝宽度。而裂缝深度采用超声波法检测,检测的步骤为:①选择检测部位;②打磨清理混凝土表面;③布置超声测点;④分别做跨缝和不跨缝超声测试;⑤记录首波反相时的测试距离;⑥求不跨缝各测点的声波实际传播距离及混凝土声速;⑦根据裂缝深度公式计算。在声时测量时,需将T和R两个换能器内边缘间距等于100mm、150 mm、200 mm、250 mm....分别读取声时值。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标记内边缘距离通常采用铅笔划线的方法进行,但此方法存在许多弊端:①现场需要携带的仪器、工具配件太多,包括超声波检测仪、钢直尺、铅笔、抹布等,而有时受现场检测条件所限,检测高大桥墩、梁体等构件的裂缝时,仅有一名试验人员可以操作,每检测一个点需标记一次换能器距离,工作效率较低。②标记两个换能器距离时,由于人为差异,可能会出现标记错误等情况。因此,精确标记裂缝深度检测时的测距装置是检测市场的迫切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裂缝深度检测时的测距装置。在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时,准确标记超声波的传播距离,然后分别读取不同距离对应的声时值,最终准确测出裂缝深度。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混凝土裂缝深度检测时的测距装置,包括测距板,测距板的中部为长条状的中空区域,该中空区域作为测距板的测量区,测距板上在中空区域中间位置设置0刻度作为基准,测距板上0刻度左右两侧等距离位置分别设置相同刻度值,刻度值构成读数区,测距板的四角位置处设置为测距板的固定点。在声时测量时,将T和R两个换能器置于测距板上,通过测距板上的刻度值控制两个换能器内边缘间距。

上述的一种混凝土裂缝深度检测时的测距装置,中空区域的宽度大于换能器宽度,保证换能器在中空区域自由移动。

上述的一种混凝土裂缝深度检测时的测距装置,测距板上0刻度左右两侧等距离位置分别设置的刻度值为50mm、75mm、100mm、125mm、150mm、175mm、200mm。规范中两个换能器内边缘距离宜为100mm、150mm、200mm、250mm、300mm、350mm、400mm,上述刻度值的设定满足规范中两个换能器内边缘距离要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山西华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山西华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969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