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阴极电子枪组件、X射线光源与CT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95235.2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28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会;靳清秀;刘东海;徐丛;张路明;谭承君;吴沛东;罗群;宋程;王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J35/06 | 分类号: | H01J35/06;H01J35/02;H01J35/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启程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阴极 电子枪 组件 射线 光源 ct 设备 | ||
本公开提供了阴极电子枪组件以及包括该阴极电子枪组件的X射线光源与CT设备,该阴极电子枪组件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上的栅控结构、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阴极电子枪,所述壳体的下端为连接端,所述壳体限定一腔体,所述腔体的开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上端,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热屏蔽筒体,所述阴极电子枪固定在所述热屏蔽筒体的内部。该阴极电子枪组件、X射线光源以及CT设备,通过在阴极电子枪和壳体之间增设热屏蔽筒体,以较少热量的损失,提高阴极的加热效率,从而可以减小加热功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阴极电子枪的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X射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阴极电子枪组件,以及包括该阴极电子枪组件的X射线光源,以及具有该X射线光源的CT设备。
背景技术
X射线在工业无损检测、安全检查、医学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利用X射线的高穿透能力制成的X射线透视成像设备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类设备早期的是胶片式的平面透视成像设备,目前的先进技术是数字化、多视角并且高分辨率的立体成像设备,例如CT(computed tomography),可以获得高清晰度的三维立体图形或切片图像,是先进的高端应用。
在现有的CT设备中,X射线发生装置需要在滑环上运动,为了提高检查速度,通常X射线发生装置的运动速度非常高,导致设备整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此外,受运动速度的限制,CT的检查速度也受到了限制,因此检查效率较低。另外,此类设备的X射线源在滑环上运动,导致等效的X射线源焦点变大,从而使得的成像的图片存在运动伪影,清晰度差,对一些较小的违禁品存在漏检的可能性。并且此类设备只能检查静止(或者缓慢运动)的物体,对于运动的物体,几乎无法成三维立体图。
分布式X射线源采用热阴极作为电子发射单元,并且对热阴极进行阵列排布,利用热阴极栅极间的电压控制电子的发射,从而控制每一个阴极按顺序发射电子,在阳极上按相应顺序位置轰击靶点。通过电控开关代替螺旋CT的机械旋转,可以在多个视角快速产生X射线源,从而从各个角度进行快速成像,该方法可大大提高检查效率;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并且该方案结构简单、系统稳定、可靠性高。
为了提高分布式光源的成像质量,通常要求分布式光源中的光源数量在几十到几百个(根据需要确定),这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阴极。现有的阴极组件的寿命较短,且安装、使用、更换等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阴极电子枪组件,包括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栅控结构、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阴极电子枪;所述壳体的下端为连接端,所述壳体限定一腔体,所述腔体的开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上端,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热屏蔽筒体,所述阴极电子枪固定在所述热屏蔽筒体的内部。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该阴极电子枪组件还包括分别与所述阴极电子枪和所述热屏蔽筒体连接的桥联结构,以将所述阴极电子枪固定在所述热屏蔽筒体的中心处。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位于所述腔体底部并用于支撑所述热屏蔽筒体的筒状的基座,所述基座的外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台阶,所述热屏蔽筒体固定在所述第一台阶处。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供所述阴极电子枪的阴极表面引线引出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依次穿过所述热屏蔽筒体、所述基座和所述壳体的下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栅控结构包括栅网、可伐环以及均压环,所述壳体的上端的外侧壁上形成有第二台阶,所述可伐环固定在所述第二台阶处,所述栅网容置在所述可伐环内并与所述壳体的顶面贴合,所述均压环容置在所述可伐环内并抵接在所述栅网上,以将所述栅网夹持在所述均压环和所述壳体的顶面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栅控结构还包括与所述栅网连接的栅网引线,所述壳体的侧壁内形成有供所述栅网引线引出的第一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952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唤醒源检测电路、电源唤醒源检测装置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建筑隔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