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拖拽辅助钢梁设备的高支模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95117.1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28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田来;钱卫刚;王大庆;王迎庆;常志远;王童;范友泉;冯茂迎;曹志萍;张洪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建工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48 | 分类号: | E04G11/48;E04G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俞炯 |
地址: | 3004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辅助 钢梁 设备 高支模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拖拽辅助钢梁设备的高支模支架,其包括模体,模体通过多个钢管搭建而成,所述模体顶端设置有承载板,承载板与模体之间设置有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括构成架,构成架设置有多个移动轮,承载板与构成架连接,移动轮与构成架转动连接;移动轮的直径大于相邻且互相平行的钢管的间距,移动轮周向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卡管槽,卡管槽的两端呈开放式设置,卡管槽的槽口尺寸大于钢管的直径,卡管槽的槽深尺寸小于钢管的直径,移动轮在模体上滚动时,卡管槽逐个与移动轮移动方向的钢管卡接。本实用新型达到降低工人在模体上拖动辅助钢梁时承受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辅助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拖拽辅助钢梁设备的高支模支架。
背景技术
高支模系统是建筑工地上常见的一种常见的建筑工程建造使用设备,主要应用于建筑高度在8米以上的建筑施工现场中,不仅可以作为工人的立足点还能够作为吊运建筑材料的承载位置,并且由于其具有结构稳固、组装难度低、使用方式灵活和可重复利用的优势,从而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现有的高支模系统通常包括底端的模体,模体为多个管径相同的钢管通过十字交错的方式搭建而成,钢管交汇的位置通过钢丝固定,模体顶端的平面为十字网格状,并且互相平行的钢管位于同一平面内,模体搭建完成后,工人会在模体顶端放置木材质的模板,然后再将作为建筑在使用时主要提供支撑作用的钢梁排布在模板上,完成后,工人在模板上进行个混凝土的浇注工作。在部分工况下,工人会在模体与模板之间再排布一层辅助钢梁,用来提高模板整体的承载能力,防止浇注的混凝土重量较重,使承载混凝土的模板出现弯曲变形,导致后期混凝土成型较差的情况发生。
在模体上放置辅助钢梁时,工人先通过吊车将辅助钢梁吊运至模体顶端直接进行排布,而部分吊车无法直接吊运的位置,施工现场大多采用工人人工拖拽的形式,拉动钢梁沿着模体的顶端进行移动,直至移动至施工的需要的位置处。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辅助钢梁的本身的自重较重,辅助钢梁与模体上滑动式产生的摩擦阻力较大,导致工人在模体顶端拖动辅助钢梁时,使得工人承受了较大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拖拽辅助钢梁设备的高支模支架,达到降低工人在模体上拖动辅助钢梁时承受的劳动强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带有拖拽辅助钢梁设备的高支模支架,包括模体,模体通过多个钢管搭建而成,所述模体顶端设置有承载板,承载板与模体之间设置有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括构成架,构成架设置有多个移动轮,承载板与构成架连接,移动轮与构成架转动连接;移动轮的直径大于相邻且互相平行的钢管的间距,移动轮周向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卡管槽,卡管槽的两端呈开放式设置,卡管槽的槽口尺寸大于钢管的直径,卡管槽的槽深尺寸小于钢管的直径,移动轮在模体上滚动时,卡管槽逐个与移动轮移动方向的钢管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车先将需要进行使用的辅助钢梁吊运至模体顶端,工人需要进行移动辅助钢梁时,工人先将需要移动的辅助钢梁吊运至承载板上,由于移动轮的直径大于相邻且互相平行的钢管的间距,使移动组件能够对承载板和辅助钢梁提供稳定的支撑力,工人推动的辅助钢梁时,移动轮沿着互相平行的钢管滚动,由于移动轮开设有多个卡管槽且卡管槽的槽口尺寸大于钢管的直径,卡管槽的槽深尺寸小于钢管的直径,所以既能够提高卡管槽与钢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又能够留出钢管从卡管槽中脱离的余量,防止移动轮卡在两个钢管之间,提高使用便捷性,通过移动轮的滚动的运动形式,降低了辅助钢梁在模体上移动时的摩擦力,降低了工人在模体上移动辅助钢梁时的摩擦力,达到降低工人在模体上拖动辅助钢梁时承受的劳动强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管槽的槽型呈圆弧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钢管的外形为圆弧状,将卡管槽设置成圆弧状后,能够提高卡管槽与钢管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的移动轮在钢管之间的运动更加的流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建工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建工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951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基坑降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