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导向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293151.5 | 申请日: | 2019-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36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 发明(设计)人: | 于亚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2D13/04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张欢勇 |
| 地址: | 31000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钻孔 灌注 钢筋 导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导向装置,在地基土体内设置平台支撑墩、撑板锚筋;在平台支撑墩的顶端设置工作平台板,在撑板锚筋上端设置与地基土体相接的斜撑支撑板,在平台支撑墩与斜撑支撑板之间设置墩侧斜撑;在工作平台板上布设钢筋笼控位撑板,并在钢筋笼控位撑板上表面设置钢筋笼撑柱和控位撑板;在控位撑板的顶端依次设置钢筋笼控位撑筋和撑筋端板;桩身钢筋笼接长时,先使第一钢筋笼套筒和第二钢筋笼套筒上的筋侧连接箍与纵向钢筋连接牢固,通过连接箍螺栓对筋侧连接箍施加紧固拉力。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提升平台支撑墩的承载能力,提升桩身钢筋笼沉放导向的可靠性,降低钢筋定位连接的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础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以降低桩身钢筋笼接长和抗浮的难度,提高桩身钢筋笼吊放施工质量和效率的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导向装置,适用于钻孔灌注桩施工工程。
背景技术
钻孔灌注桩具有施工便捷、承载力高等特点,一直是桥梁、房屋建筑等工程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桩基形式。在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安装定位时,钢筋笼沉放方向控制和连接便利性常常是工程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现有技术中已有一种大直径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定位导向装置,用于将钢筋笼定位于护筒中心,包括自钢筋笼外圆周端面向外延伸设置的多个定位支撑和定位箍,各所述定位支撑的自由端点通过定位箍连接,各所述定位支撑均等间隔分布在钢筋笼圆周端面,通过在钢筋笼外圆端面设置多个定位支撑控制钢筋笼与护筒之间的距离,当吊机将钢筋笼吊装至护筒内时,以护筒做为限位导向,随着钢筋笼的下放,钢筋笼平面位置自行调整至允许偏差范围内,整个操作方便快捷,无需在护筒口反复拉线、对中、调钢筋笼中心偏位,减少了现场施工工序及护筒口来回操作的安全风险。该结构难以实现钢筋笼吊放过程中的多重控制,且难以同步解决钢筋笼的抗浮问题。
鉴于此,为提升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导向控制的准确度,目前亟待发明一种可有效提升平台支撑墩的承载能力,提高桩身钢筋笼沉放导向的可靠性,降低钢筋定位连接定位难度的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导向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但可以提升平台支撑墩的承载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桩身钢筋笼沉放导向的可靠性,还可以降低钢筋定位连接定位难度的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导向装置。
为了实现以上任一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导向装置,设置在地基土体上导向桩身钢筋笼,其中桩身钢筋笼由纵向钢筋和环向箍筋组成,包括:打设在地基土体内的桩侧护筒,在地基土体上相对桩侧护筒两侧间隔设置的平台支撑墩以及撑板锚筋,设置在平台支撑墩顶端的工作平台板,布设在工作平台板上的钢筋笼控位撑板,自内到外垂直设置在钢筋笼控位撑板上表面的钢筋笼撑柱和控位撑板;其中钢筋笼控位撑板的内侧设置第二钢筋笼套筒,钢筋笼撑柱与第一钢筋笼套筒连接,其中第一钢筋笼套筒和第二钢筋笼套筒上设置筋侧连接箍,筋侧连接箍套于桩身钢筋笼的环向箍筋的外侧;其中控位撑板的顶端位置依次设置钢筋笼控位撑筋和撑筋端板,其中撑筋端板设置在钢筋笼控位撑筋的端部,并使撑筋端板支撑于环向箍筋和纵向钢筋相接处的下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筋侧连接箍由连接箍弧板、连接箍耳板和连接密闭圈组成,连接密闭圈置于连接箍弧板内,连接箍耳板设置在连接箍弧板的一端,相接的两块连接箍弧板的一端通过连接箍转轴连接,另一端通过耳板紧固栓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筋侧连接箍通过连接箍螺栓与第一钢筋笼套筒和/或第二钢筋笼套筒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钢筋笼套筒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与连接箍螺栓连接的槽孔,在第二钢筋笼套筒的顶端设置与连接箍螺栓连接的槽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钢筋笼撑柱与第一钢筋笼套筒通过套筒校位体连接,其中套筒校位体由螺杆与螺栓组合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扩挡板置于环向箍筋内侧,弹扩承压板置于环向箍筋外侧,弹扩挡板与环向箍筋通过挡板补强筋连接牢固,弹扩承压板与弹扩挡板之间设置控位弹簧,连接拉绳与弹扩控制绳连接,弹扩控制绳与弹扩承压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市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931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