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蚊虫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89721.3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56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唐旭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盛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23/12 | 分类号: | D06M23/12;D06M13/224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86 | 代理人: | 毛洪梅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蚊虫 面料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蚊虫面料,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包括织物层,织物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浸轧或喷涂有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相同,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均为防蚊虫整理剂,防蚊虫整理剂为微胶囊菊酯。本实用新型透气性好,耐久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蚊虫面料。
背景技术
除虫菊酯类化合物最初从除虫菊花中提取,是一类能防治多种害虫的广谱杀虫剂,其杀虫毒力比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提高10~100倍。除虫菊酯对昆虫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其作用机理是扰乱昆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之由兴奋、痉挛到麻痹死亡。除虫菊酯因用量小、使用浓度低,故对人畜较安全,对环境的污染很小。微胶囊是指一种具有聚合物或无机物壁的微型容器或包装物。微胶囊造粒技术就是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包埋、封存在一种微型胶囊内成为一种固体微粒产品的技术。现有的防蚊虫面料通常透气性较差,经多次洗涤之后防蚊虫效果降低明显。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透气性好、耐久性强的防蚊虫面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防蚊虫面料的不足,提供一种防蚊虫面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蚊虫面料,包括织物层,所述织物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浸轧或喷涂有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所述第一功能层和所述第二功能层相同,所述第一功能层和所述第二功能层均为防蚊虫整理剂,所述防蚊虫整理剂为微胶囊菊酯。
优选的,所述织物层为针织布、梭织布中的一种,所述织物层的纱线支数为20D-75D。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微胶囊技术用一种成膜材料把除虫菊酯包覆形成微小粒子,可以提高防蚊虫面料的耐久性,且透气性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织物层;2、第一功能层;3、第二功能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防蚊虫面料,包括织物层,织物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浸轧或喷涂有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相同,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均为防蚊虫整理剂,防蚊虫整理剂为微胶囊菊酯。
织物层为针织布、梭织布中的一种,织物层的纱线支数为20D-75D。
使用微胶囊技术将成膜材料把除虫菊酯包覆形成微小粒子形成防蚊虫整理剂,将其浸轧织物层或喷涂织物层的上、下表面,可用于制作制服、作战服、帐篷、睡袋、工作服、狩猎服和徒步旅行服、地毯、窗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盛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吴江盛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897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键槽拉刀
- 下一篇:多层微结构转移膜及利用其的包装纸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