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吡喹酮中间体专用的甩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88333.3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95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侯鹏翼;魏福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蔚嘉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3/11 | 分类号: | B01D33/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4000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吡喹酮 中间体 专用 滤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吡喹酮中间体专用的甩滤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皮带轮。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螺纹杆旋转,螺纹杆旋转的同时螺纹套带动连接杆和盖板运动,盖板带动镂空圆筒延伸至外壳体的内腔,镂空圆筒的底部延伸至旋转盘的内腔,盖板对外壳体进行密封,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主动皮带轮旋转,主动皮带轮通过皮带的传动带动从动皮带轮和转杆旋转,转杆带动旋转盘和镂空圆筒旋转,镂空圆筒旋转产生离心力,从而提高过滤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吡喹酮中间体过滤装置在过滤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进行过滤,从而降低制备效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吡喹酮制备,具体是一种吡喹酮中间体专用的甩滤器。
背景技术
吡喹酮为一种用于人类及动物的驱虫药,专门治疗绦虫及吸虫,喹酮对虫体皮层有迅速而明显的损伤作用,引起合胞体外皮肿胀,出现空泡,形成大疱,突出体表,最终表皮糜烂溃破,分泌体几乎全部消失,环肌与纵肌亦迅速先后溶解,在宿主体内,服药后15分钟即可见虫体外皮空泡变性,皮层破坏后,影响虫体吸收与排泄功能,更重要的是其体表抗原暴露,从而易遭受宿主的免疫攻击,大量嗜酸粒细胞附着皮损处并侵入,促使虫体死亡,吡喹酮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过滤,现有的吡喹酮中间体过滤装置在过滤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进行过滤,从而降低制备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吡喹酮中间体专用的甩滤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吡喹酮中间体专用的甩滤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皮带轮,所述底座的顶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皮带轮,所述从动皮带轮与主动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转杆上端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外壳体,所述转杆的顶部贯穿外壳体并固定连接有旋转盘,所述底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电机箱的左侧开设有滑孔,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底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镂空圆筒。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镂空圆筒的底部延伸至旋转盘的内腔,所述盖板与外壳体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体底部的左侧连通有出料管,且出料管的表面设置有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体和旋转盘均为圆形,所述外壳体内腔的下端开设有限位圈槽,所述限位圈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远离限位圈槽内腔的一侧与旋转盘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的顶部与外壳体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螺纹杆旋转,螺纹杆旋转的同时螺纹套带动连接杆和盖板运动,盖板带动镂空圆筒延伸至外壳体的内腔,镂空圆筒的底部延伸至旋转盘的内腔,盖板对外壳体进行密封,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主动皮带轮旋转,主动皮带轮通过皮带的传动带动从动皮带轮和转杆旋转,转杆带动旋转盘和镂空圆筒旋转,镂空圆筒旋转产生离心力,从而提高过滤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吡喹酮中间体过滤装置在过滤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进行过滤,从而降低制备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转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蔚嘉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蔚嘉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883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