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的活性炭吸附脱附解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80969.3 | 申请日: | 2019-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8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房莹;高清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房莹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B01D4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吴东勤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历***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活性炭 吸附 解析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的活性炭吸附脱附解析装置,包括喷淋塔结构、吸附塔结构和电加热器,所述喷淋塔结构的左端口连接有废气入口管,吸附塔结构的右端口连接在第三连接管上。该高效的活性炭吸附脱附解析装置,结构设置合理,主要分为喷淋部分、吸附部分和脱附解析部分,使废气先进行喷淋洗去废气中的大颗粒物质,之后通过吸附塔结构进行物理吸附,将污染物分子被吸附到活性炭固体表面,再之后通过电加热器进行提高温度,使得已经吸附的部分脱附解析出来,不但可以去除活性炭表面的吸附物,同时还可以还原活性炭的活性,以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从而维持更长久的使用寿命,更经济耐用,方便进行废气集中式处理,更高效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的活性炭吸附脱附解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自己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空气污染也愈加严重,常规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废气,虽然活性炭可将有害成分吸附,但不能将其分解消化掉,且投资大,运行管理麻烦、成本高,在活性炭吸附饱和后,就不能再继续吸附,需要重新更换,耗费成本大。
为了解决以上所提出的废气处理设备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急需改善废气处理设备的技术,该高效的活性炭吸附脱附解析装置,整体结构设置合理,主要分为喷淋部分、吸附部分和脱附解析部分,使得废气必须在喷淋塔结构内先进行喷淋洗去废气中的大颗粒物质,之后通过吸附塔结构进行物理吸附,将污染物分子被吸附到活性炭固体表面,同时可以去除异味,再之后通过电加热器进行提高温度,使得已经吸附的部分脱附解析出来,不但可以去除活性炭表面的吸附物,同时还可以还原活性炭的活性,以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从而维持更长久的使用寿命,更经济耐用,整体结构设置合理,方便进行废气集中式处理,吸附脱附解析更高效方便,从而提供一种高效的活性炭吸附脱附解析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虽然活性炭可将有害成分吸附,但不能将其分解消化掉,且投资大,运行管理麻烦、成本高,在活性炭吸附饱和后,就不能再继续吸附,需要重新更换,耗费成本大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的活性炭吸附脱附解析装置。所述一种高效的活性炭吸附脱附解析装置具有整体结构设置合理,主要分为喷淋部分、吸附部分和脱附解析部分,使得废气必须在喷淋塔结构内先进行喷淋洗去废气中的大颗粒物质,之后通过吸附塔结构进行物理吸附,将污染物分子被吸附到活性炭固体表面,同时可以去除异味,再之后通过电加热器进行提高温度,使得已经吸附的部分脱附解析出来,不但可以去除活性炭表面的吸附物,同时还可以还原活性炭的活性,以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从而维持更长久的使用寿命,更经济耐用,整体结构设置合理,方便进行废气集中式处理,吸附脱附解析更高效方便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的活性炭吸附脱附解析装置,包括喷淋塔结构、吸附塔结构和电加热器,所述喷淋塔结构的左端口连接有废气入口管,喷淋塔结构的右端口连接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且喷淋塔结构的前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密封门,第一密封门上安装有第一观察窗,并且吸附塔结构的左端口连接在第一连接管另一端口上,吸附塔结构的右端口连接在第三连接管上,同时吸附塔结构的前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密封门,第二密封门上安装有两组第二观察窗;
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右部上连接有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上端口连接在第六连接管的左端口上,第六连接管的右部安装有电加热器,电加热器的右端口连接有第五连接管,且第三连接管的左部上连接有第四连接管,第五连接管的右端口安装有热风风机,热风风机的下端口通向第四连接管内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左部安装有第一电磁阀,且第一连接管右部上连接的第二连接管上安装有过滤网,并且第五连接管的左部安装有第三电磁阀,同时第四连接管的中部安装有冷风风机。
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右部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且第三连接管的右端口通向排烟管道内设置,并且废气入口管、第一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的中心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房莹,未经房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809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