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穿戴方便的RFID射频识别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80010.X | 申请日: | 2019-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667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金振华;林莹;王洪亮;蔡凯翔;陈毅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荆艺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代理公司: | 厦门佰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3 | 代理人: | 任晶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思***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戴 方便 rfid 射频 识别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戴方便的RFID射频识别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有射频识别装置,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弹性绳和第一腕带,所述空腔内部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弹性绳和第二腕带,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壳体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腕带相连接的第一卡头,所述第一卡头的两侧分别均设置有限位头,所述限位头之间通过弹簧相配合连接,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第二通孔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腕带相连接的第二卡头,所述第二卡头的两侧分别均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头相匹配的按钮。有益效果:穿戴方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识别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穿戴方便的RFID射频识别设备。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RFID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俗称电子标签。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RFID读写器也分移动式的和固定式的,目前RFID技术应用很广,如:图书馆,门禁系统,食品安全溯源等,但是现有的移动式RFID射频识别设备不便于穿戴,使用起来不方便。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穿戴方便的RFID射频识别设备,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穿戴方便的RFID射频识别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有射频识别装置,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弹性绳和第一腕带,所述空腔内部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弹性绳和第二腕带,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壳体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腕带相连接的第一卡头,所述第一卡头的两侧分别均设置有限位头,所述限位头之间通过位于所述第一卡头内部的弹簧相配合连接,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第二通孔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腕带相连接的第二卡头,所述第二卡头的两侧分别均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头相匹配的按钮。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底端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底端设置有缓冲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一侧的两端分别依次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弹性绳相连接的第一锁紧旋钮和与所述第二弹性绳相连接的第二锁紧旋钮。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部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腕带相匹配的第一活动轮,所述壳体内部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腕带相匹配的第二活动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头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卡头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由壳体、射频识别装置、空腔、第一弹性绳、第一腕带、第二弹性绳、第二腕带、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一卡头、限位头、弹簧、第二卡头、按钮构成的穿戴方便的RFID射频识别设备,从而穿戴方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穿戴方便的RFID射频识别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穿戴方便的RFID射频识别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穿戴方便的RFID射频识别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荆艺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荆艺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800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