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器的清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79104.5 | 申请日: | 2019-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464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杨煜;陈逢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热工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G1/16 | 分类号: | F28G1/16;F28G1/08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林显木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器的清灰装置,用于对烟气余热回收器中的翅片换热管进行清灰处理,其主要包括驱动机构和清灰机构,驱动机构驱动清灰机构在翅片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往复运动,清灰机构通过从喷气孔喷出压缩空气进行清灰。采用上述结构的清灰装置,能够对翅片换热管进行高效清灰,且清灰时无需停止设备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灰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器的清灰装置。
背景技术
为实现热能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在生产中产生的较高温度的烟气会经过烟气余热回收器,以回收热能供其他生产单位再次利用,但烟气成分复杂,通常含有粉尘、具有腐蚀性的颗粒等,在烟气通过烟气余热回收器时,烟气中的粉尘颗粒会附着在烟气余热回收器的换热管上,日积月累之下会导致换热管的换热效率下降,更甚者会腐蚀设备表面,降低设备的运行寿命。因此有必要对烟气余热回收器中的换热管进行清灰处理,当前常用的换热管为翅片换热管,管道排布较为密集,管道间距较小,而现有的清灰方式通常采用手工操作,在进行清灰时需要停止设备运行,导致生产效率下降,同时手工清灰方式的工作效率也较低,还需要一定的人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器的清灰装置,能够自动对换热管进行高效清灰,且清灰时无需停止设备运行。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器的清灰装置,用于对烟气余热回收器中的翅片换热管进行清灰处理,包括:
驱动机构,其装设于烟气余热回收器内;
清灰机构,其由驱动机构驱动在翅片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往复运动;
所述清灰机构包括一集气管及与集气管连通的若干清灰管;所述集气管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用于接入压缩空气;所述清灰管相对翅片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其朝向翅片换热管的管壁开设有若干喷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传动轴、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
所述第一主动轮与第二主动轮通过传动轴固接,第一主动轮通过第一链条带动第一传动轮转动,第二主动轮通过第二链条带动第二传动轮转动;
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主动轮连接以带动第一主动轮转动;
所述集气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固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杆和引导轨道;所述固定杆与每一清灰管相对与集气管连接的另一端固接,固定杆上设有滑动孔;所述引导轨道沿翅片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固设于烟气余热回收器内,其贯穿固定杆上的滑动孔,以限定固定杆的运动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轨道平行的设有两个,所述滑动孔分别设于固定杆的两端,每一引导轨道均贯穿其相应的滑动孔。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清灰机构的往复运动,利用压缩空气对翅片换热管进行全方位的清灰处理,可在设备运行时进行清灰,同时实现自动清灰,提高清灰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2、设置驱动机构,实现清灰机构的往复运动,利用链条传动,结构简单可靠。
3、设置引导轨道,引导清灰装置整体的运动方向,避免清灰管与翅片换热管发生触碰导致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热工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热工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791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热炉用底部环
- 下一篇:一种矿热炉底部环用冷却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