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感染科防交叉采集盒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273786.9 | 申请日: | 2019-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94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曹春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春玉 | 
| 主分类号: | A61B10/00 | 分类号: | A61B10/00;A61B5/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李海燕 | 
| 地址: | 274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染 交叉 采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感染科防交叉采集盒,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上方设有盒盖,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盒盖下表面设置有注射口,所述注射口上方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底端活动连接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通孔外侧固定连接拉块,所述盒体内安装有采集试管,所述采集试管与所述注射口通过收集管连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盒盖上设置有高密封装置,避免人体血液和体液暴露于空气中,容易导致交叉感染;使用时只需向上旋转拉块,用注射器将人体血液和体液注入注射口,避免反复的从箱体内拿出和放回试管,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感染科防交叉采集盒。
背景技术
采集盒是一种采集人体血液和体液的一种装置,广泛用于感染科和血液科的样本收集工作,但目前的采集盒在运输的过程中往往受到颠簸或磕碰,使得样本失去活性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且目前大多医疗机构采集到的人体血液和体液都是用试管采集后置于试管架上,从而导致人体血液和体液暴露于空气中,或者密封效果不好,容易导致交叉感染,也有些将试管置于带有盒盖的盒体中,当需要采集时打开盒盖将试管从盒体中拿出,采集好后再放回盒体中,每采集一次就需要从盒体中反复的拿出和放回试管,这样操作麻烦,增加了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因此本领域急需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感染科防交叉采集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感染科防交叉采集盒。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感染科防交叉采集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上方设有盒盖,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卡接,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盒盖下表面设置有注射口,所述注射口上方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底端活动连接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上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通孔外侧固定连接拉块,所述盒体内设有试管固定座,所述试管固定座上开设有试管槽,所述试管槽内安装有采集试管,所述采集试管与所述注射口通过收集管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盒盖与所述两侧固定连接旋钮,所述旋钮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盒体两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杆与所述卡槽相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卡杆为朝内弯曲的弧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通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通孔螺合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采集试管底部与所述试管槽螺合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采集试管顶端螺合连接有试管盖,所述收集管贯穿所述试管盖延伸至所述采集试管内。
作为优选,所述拉块上开设有拉孔。
作为优选,所述注射口为橡胶。
作为优选,所述盒盖上还设有信息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盒盖上设置有高密封装置,避免人体血液和体液暴露于空气中,容易导致交叉感染。
2、使用时只需将向上旋转拉块,用注射器将人体血液和体液注入注射口,避免反复的从箱体内拿出和放回试管,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劳动强度。
3、采集试管底部与试管槽螺合连接,采集试管顶部设有试管盖,避免盒体移动过程中,采集试管发生晃动,避免采集试管中的样品洒落出来。
4、盒盖上设有信息卡槽,便于插入样品信息卡,便于记录样品结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春玉,未经曹春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737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粉末涂料研磨生产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农业移栽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