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配电网电能数据采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273255.X | 申请日: | 2019-08-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81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霞;张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博闻信通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F1/00 | 分类号: | H05F1/00;H05K5/02;H02J1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网 电能 数据 采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配电网电能数据采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壁固定安装有绝缘层,壳体内壁后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护框,防护框固定连接有固定螺丝,防护框内部中心转动安装有风叶,壳体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器,缓冲器内部活动安装有伸缩杆,伸缩杆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固定连接在底座上表面,缓冲器顶部规定安装有固定台,固定台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发射器,固定台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采集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壳体内壁上设置两个风叶组成装置,将附着在采集器上的灰尘吹去,避免了由于灰尘等微小颗粒物对采集装置实时采集造成影响,同时通过在壳体内壁设置绝缘层,防止产生静电反应,影响数据采集结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网电能数据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用电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用电量的增加危险性也随之提高,所以就越来越需要各种监测采集设备,对电网的各种实时数据进行记录,现在各种各样的监测采集装置保证了人们生活用电的安全,但随着监测采集装置的增多,各种监测采集装置的缺陷也暴露出来。
目前大部分监测采集装置都采用密闭禁封,虽然保证监测采集装置不受外部环境干扰,但随着使用时间过长,采集装置内部会有灰尘分布,灰尘过多就会影响采集装置,使采集装置发生故障,无法正常工作,同时采集装置大多数处于户外,潮湿天气下容易发生静定反应,对采集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配电网电能数据采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电网电能数据采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固定安装有绝缘层,所述壳体内壁后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护框,所述防护框固定连接有固定螺丝,所述防护框内部中心转动安装有风叶,所述壳体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器,所述缓冲器内部活动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固定连接在底座上表面,所述缓冲器顶部规定安装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发射器,所述固定台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采集器,所述壳体底部固定安装连接有支撑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绝缘层为橡胶材质,所述绝缘层粘连在壳体内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防护框通过固定螺丝固定连接在壳体内壁上,所所述防护框内通过螺丝与风叶固定连接,且风叶(5)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缓冲弹簧设置有两组,所述伸缩杆顶部通过镶嵌与固定台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器关于采集器垂直中心线对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发射器设置有两组,且发射器与采集器均通过螺丝固定在固定台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风叶为橡胶绝缘材质,所述风叶设置有若干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支撑柱数量为四组,所述支撑柱关于壳体底部呈矩形分布,所述支撑柱底部为橡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壳体内壁上设置两个风叶组成装置,通过采集装置工作时,通过电源带动风机工作,将附着在采集器上的灰尘吹去,避免了由于灰尘等微小颗粒物对采集装置实时采集造成影响,同时通过在壳体内壁设置绝缘层,防止了在潮湿天气下,采集装置容易产生静电反应,影响数据采集结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配电网电能数据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博闻信通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博闻信通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732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压件锁止口复合刀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复合机的启动压料辊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