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泡沫板材连续生产过程用密度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268548.9 | 申请日: | 2019-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33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 发明(设计)人: | 苑初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赛(江苏)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9/02 | 分类号: | G01N9/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新慧恒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24 | 代理人: | 谢隽雯 |
| 地址: | 222069 江苏省连云港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泡沫 板材 连续生产 过程 密度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泡沫板材连续生产过程用密度检测装置,包括切割机构、上料输送机构、下料输送机构、密度检测机构和PLC控制器,密度检测机构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内部输送机构、体积检测机构和质量检测机构,内部输送机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分别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左侧和右侧,体积检测机构包括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和第三红外测距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可完成板材在连续生产过程中的密度检测,避免了人为取样的复杂流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泡沫板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泡沫板材连续生产过程用密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连续生产泡沫板材的密度测量中,大部分测量都需要先通过人力从连续挤出中抽出样品,然后再使用相关的密度测量设备对样品进行测量,人为抽检方式由于操作步骤较多,无法快速检测到泡沫板材的密度,并且由于抽检的原因,无法得到生产过程中每一块板材的密度,因此对板材生产过程中的密度监控会存在很大的误差,无法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板材的密度变化趋势。鉴于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泡沫板材连续生产过程用密度检测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完成板材在连续生产过程中的密度检测,避免了人为取样复杂流程的泡沫板材连续生产过程用密度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泡沫板材连续生产过程用密度检测装置,包括切割机构、上料输送机构、下料输送机构、密度检测机构和PLC控制器,密度检测机构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内部输送机构、体积检测机构和质量检测机构,内部输送机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分别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左侧和右侧,体积检测机构包括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和第三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固定于壳体的顶壁中部,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和第三红外测距传感器分别固定于壳体的左侧内壁上部和右侧内壁上部,质量检测机构包括固定于壳体底壁的底座和支撑板,支撑板底部的四个边角处均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固定于底座的顶部,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质量传感器。
优选地,前述支撑板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水平仪,水平仪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水平仪可以判断支撑板是否水平。
再优选地,前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于底座上的气缸和与气缸连接的伸缩柱,伸缩柱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支撑板的底部,气缸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支撑板通过底部四个边角处的高度调节机构可根据水平仪检测的数据调整支撑板的高度,保证支撑板处于水平状态,从而保证对板材的测量宽度值和测量高度值的准确性。
更优选地,前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之间的间距小于板材的宽度,且大于支撑板的宽度,支撑板向上移动即可顶起板材,便于测量板材的质量。
进一步优选地,前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切割机构通过上料输送机构连接进料口,出料口与下料输送机构相连,便于板材的自动上料和下料,以实现在板材的连续生产过程中对其密度的检测。
具体地,前述上料输送机构和下料输送机构均为输送辊道,两者的高度与内部输送机构的高度相同。
优选地,前述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三红外测距传感器和质量传感器均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再优选地,前述PLC控制器电连接有用以显示测量数据的显示器,便于工作人员观察测量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赛(江苏)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维赛(江苏)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685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自动上料的高效均质机
- 下一篇:一种大型无尘万能粉碎机





